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陈宗银:甘当群众致富的的主心骨


  人物档案:陈宗银,翠屏区牟坪镇建新村人,从1983年开始担任村干部,从198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情:建新村位于牟坪镇西北方,距场镇1公里,属丘陵地势,东与长宁县梅白乡力行村连界,南与本镇牟坪村接壤,西与金银村以河为界,北与七一村、工农村相接。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有耕地1140亩,其中田1020亩、地120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91户共1201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

  先进事迹:过去,建新村的村组道路建设落后,看着农民肩挑背磨,陈宗银急在心里。但是上级资金紧缺,维护镇级公路就要大笔资金,又无多少资金支持村、组公路建设。陈宗银带领党员干部,自力更生,咬紧牙关,带头投工投劳修路。为了解决急需的材料,陈宗银硬是将自己卖猪的钱都捐了1000元。在集体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节约开支,从他任支部书记以来,首先定下了一条铁的纪律:村组集体资金中不准列支一分钱生活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完了就回到自己家吃饭,驻村人员下村他就挽留在自己家里吃饭,给他的伙食费,他从来不收。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公路维修整治等公益事业。他常常告诫村组干部:“干部就是公仆,只要群众生活得更好,再累也值了”。经过努力,全村新增常年通车里程4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泥结石路,家家户户连通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的井水,全村83户人安装了天然气。

  建新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种养殖业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传统的生产方法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收入增长缓慢。陈宗银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支部+协会+农户发展模式,与养殖大户陈文友多次协商后,建起了全镇第一个“养兔基地”,带动周边群众30多户发展养殖业。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是一大“拦路虎”。陈宗银多方争取、协调,采取“支部+协会+会员”的方式,成立“贫困互助资金”协会,滚动发展资金18.2万元,向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到期还本付息,支持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全村共组建互助小组12个,发放借款总额78500元,已回收本金70000元,扶持农户30余户。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一班人牢固树立不发展即是工作失职的思想,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全村形成养猪、养蚕、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发展稻田养鱼、经果林等产业结构调整增收项目,全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成为全镇的先进村。

  村民感言:

  谭明华:去年我家出栏了10多头生猪,饲养了几十只鸡,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农闲我还外出务工,此外还栽种了200多根杂柑,再过两年就可投产,一年可增加2万多元收入。陈支书带领的班子团结,带我们走好了增收的路子。

  徐健:在陈支书的引导下,我承包了10亩地,栽种了450根核桃树,明年就可正式投产。我还发展了林下养鸡,去年有两三万元收入。

  胡友林:陈宗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在群众中威望高,也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发展思路:今年要把通村公路硬化,扩大再生高粱种植面积,维护好两级提灌站,搞好国土开发工程。还要抓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使村民增收的同时,又打造出美好的家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大户 耕地 丘陵 农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