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 特色效益农业行:
年收入达45万元 效益农业促进长寿老柚农致富
华龙网8月22日8时讯(记者 李天春 张雅萍)8月20日,“走转改 特色效益农业行”主题活动在长寿区启动。本网记者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电台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一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挖掘新闻素材,探访了特色效益农业的魅力所在。
针对长寿、石柱、忠县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方面所取得的好经验,从今日起,本网陆续推出特色效益农业系列报道,除了供各区县交流借鉴之外,更多的是要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三农”,促进我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陈光辉的欢乐与烦恼
下个月,长寿区邻封镇邻封村魏家塘湾的5家农家乐就将集体开业了,土生土长的魏家塘湾村民陈光辉快忙坏了,村口的3层小洋楼是她的新居,也是她家即将开业的农家乐,虽然还没正式迎客,但不少生意已经找上门来。
“每个周末光是来吃饭的就有四五十人”,一边为宾客准备饮食,一边忙着为即将开业添些家什,陈光辉累并快乐着。
与陈光辉一样心情的,还有同村的几十户村民。
邻封村依山面水,背后山坡上始建于南宋的东林寺,已经在风雨中屹立了800多年,山前一湾清流蜿蜒而过。这里不仅是长寿沙田柚园区的核心区域,更是长寿十里柚乡的发源地——这里的两颗百年古柚树正是长寿沙田柚的“老祖宗”。陈光辉他们的居民新村就掩映在东林寺与龙溪河之间的葱郁柚林里。
陈光辉家住长寿沙田柚种植园核心区,沙田柚种植面积达4.5万亩,如今已投产2万亩,产值2亿元,人均产业收入6000元的产业规模(纯收入5000元)。
针对现代农业园区所在地的农村,现代公共服务未能覆盖,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的状况。2011年,长寿区先后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内的魏家河坎、李家湾、上硐包家湾、麒麟村、左家湾等5个农民新村建设,让留在农村的居民同样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农民新村让留守的村民们看到了“钱途”。
柚农们已经不满足单纯依靠沙田柚种植带来收入,随着长寿湖的重装开业,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沙田柚种植园的村民们又把目光瞄上了乡村旅游。
长寿沙田柚种植园距离长寿湖仅3公里,“游在长寿湖,吃住在柚园”是再合适不过的,因此,包括陈光辉在内人5户柚农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在村里率先开起农家乐。
陈光辉花了10来万元建起新居。
“我开始还在担心(农家乐)开起来没有客人,白白浪费了钱,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又到了给柚树浇水的时间陈光辉拿起水管,开始忙活着让她家的宝贝柚树喝个饱。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和沙田柚投产面积的增加,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沙田柚产值3亿元、乡村旅游收入7000元,园区农民纯收入达2万元,其中,人均产业纯收入达12000元的产业格局。”说起园区柚农的未来,沙田柚种植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廖智辉显得很自信。
沙田柚越种越有盼头,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年收入达45万元的老柚农
“我们合作社的成员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与陈光辉同村的张柏林是种了几十年柚树的老柚农。如今,他的名字前得增加一个响亮的头衔——柚乡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柏林所在的协会共有318户会员,整个合作社采取标准化生产模式,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收益大大高于以前的“单兵作战”,以他自己为例,他家有900多颗柚树,“一棵树结果100多个,通过合作社统一联系销售渠道,1.8斤以上的特级果可以卖到18元一个,1.5斤以上的甲级果可以卖到约13元一个……”。
靠着一颗颗柚子树,张柏林一家的年收入可达到45万元。
随着沙田柚产业的发展,长寿柚农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43岁的聂立新早年长期在外打工,近几年,看到同村的柚农们一个个发了财,他也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在家专心侍弄起她家的120多颗柚树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8-22/1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