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效益农业促进长寿老柚农致富

网友投稿  2012-08-22  互联网

    走转改 特色效益农业行:

    年收入达45万元 效益农业促进长寿老柚农致富

    华龙网8月22日8时讯(记者 李天春 张雅萍)8月20日,“走转改 特色效益农业行”主题活动在长寿区启动。本网记者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电台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一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挖掘新闻素材,探访了特色效益农业的魅力所在。

    针对长寿、石柱、忠县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方面所取得的好经验,从今日起,本网陆续推出特色效益农业系列报道,除了供各区县交流借鉴之外,更多的是要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三农”,促进我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陈光辉的欢乐与烦恼

    下个月,长寿区邻封镇邻封村魏家塘湾的5家农家乐就将集体开业了,土生土长的魏家塘湾村民陈光辉快忙坏了,村口的3层小洋楼是她的新居,也是她家即将开业的农家乐,虽然还没正式迎客,但不少生意已经找上门来。

    “每个周末光是来吃饭的就有四五十人”,一边为宾客准备饮食,一边忙着为即将开业添些家什,陈光辉累并快乐着。

    与陈光辉一样心情的,还有同村的几十户村民。

    邻封村依山面水,背后山坡上始建于南宋的东林寺,已经在风雨中屹立了800多年,山前一湾清流蜿蜒而过。这里不仅是长寿沙田柚园区的核心区域,更是长寿十里柚乡的发源地——这里的两颗百年古柚树正是长寿沙田柚的“老祖宗”。陈光辉他们的居民新村就掩映在东林寺与龙溪河之间的葱郁柚林里。

    陈光辉家住长寿沙田柚种植园核心区,沙田柚种植面积达4.5万亩,如今已投产2万亩,产值2亿元,人均产业收入6000元的产业规模(纯收入5000元)。

    针对现代农业园区所在地的农村,现代公共服务未能覆盖,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的状况。2011年,长寿区先后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内的魏家河坎、李家湾、上硐包家湾、麒麟村、左家湾等5个农民新村建设,让留在农村的居民同样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农民新村让留守的村民们看到了“钱途”。

    柚农们已经不满足单纯依靠沙田柚种植带来收入,随着长寿湖的重装开业,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沙田柚种植园的村民们又把目光瞄上了乡村旅游。

    长寿沙田柚种植园距离长寿湖仅3公里,“游在长寿湖,吃住在柚园”是再合适不过的,因此,包括陈光辉在内人5户柚农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在村里率先开起农家乐。

    陈光辉花了10来万元建起新居。

    “我开始还在担心(农家乐)开起来没有客人,白白浪费了钱,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又到了给柚树浇水的时间陈光辉拿起水管,开始忙活着让她家的宝贝柚树喝个饱。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和沙田柚投产面积的增加,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沙田柚产值3亿元、乡村旅游收入7000元,园区农民纯收入达2万元,其中,人均产业纯收入达12000元的产业格局。”说起园区柚农的未来,沙田柚种植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廖智辉显得很自信。

    沙田柚越种越有盼头,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年收入达45万元的老柚农

    “我们合作社的成员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与陈光辉同村的张柏林是种了几十年柚树的老柚农。如今,他的名字前得增加一个响亮的头衔——柚乡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柏林所在的协会共有318户会员,整个合作社采取标准化生产模式,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收益大大高于以前的“单兵作战”,以他自己为例,他家有900多颗柚树,“一棵树结果100多个,通过合作社统一联系销售渠道,1.8斤以上的特级果可以卖到18元一个,1.5斤以上的甲级果可以卖到约13元一个……”。

    靠着一颗颗柚子树,张柏林一家的年收入可达到45万元。

    随着沙田柚产业的发展,长寿柚农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43岁的聂立新早年长期在外打工,近几年,看到同村的柚农们一个个发了财,他也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在家专心侍弄起她家的120多颗柚树来。

    聂立新告诉记者:“外出打工一年也就一两万的收入,在家种柚子至少都有六七万的收入,人均年收入不会低于2.5万元,现在我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

    特色效益农业的魅力

    邻封镇是长寿实施现代农业“三园”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

    2009年,长寿区启动现代农业“三园”建设,涉及双龙、龙河、新市、葛兰、石堰、邻封、长寿湖六镇,覆盖人口19万,面积158平方公里,占全区农业用地的四分之一,分为现代农业种植园区、畜牧养殖园区和沙田柚种植园区三大功能板块,是我市唯一的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长寿区委常委张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发展效益农业,选准优势产业,是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效益农业为先,充分利用长寿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原有产业基础,确定了大力发展在全国、全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晚熟柑橘、沙田柚、奶牛生猪、设施蔬菜和花卉苗木等产业,实现了效益农业在园区全覆盖。

    作为工业大区,长寿区启动现代农业“三园”建设是一种创新,也因此备受各界关注。至今为止,这种创新已经凸现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张云平说,现代农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人地分离成为自由人,重新进入市场参与现代分工。

    到目前为止,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覆盖区域共有农村劳动力11万人,园区内56家常驻企业常年使用农民工1.6万人,区外务工5.4万人,进入城内及街镇工业集中区就业就达到4万人。

    通过打造农业品牌,长寿区的品牌附加增值效应也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全区已通过国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有16余个,面积近35万亩。已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7个。其中,长寿沙田柚、长寿夏橙、长寿甜橙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名优产品地理商标。

    张云平说,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现代农村;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长寿现代农业“三园”建设留不仅仅带动了农民致富,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也得到不断延伸。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长寿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综合平台,提升了农业效益,培养了新型农民,改善了农村人居品质,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根本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8-22/1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