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吉林和龙市头道镇龙坪村:养猪女状元勇闯致富路


在和龙市头道镇龙坪村农民眼中,李红花是一个怪人、能人。她年纪轻轻,不穿不戴,整天与猪打交道。但她用十年青春换来了丰硕成果,成为和龙市出名的养猪女状元。

出国归来养猪

19岁,对一个女孩来说正是花样年华,可李红花却早早地担起养家重任。父母体弱多病,惟一的哥哥患有智障。初中毕业后,李红花回家务农种地。为早日摆脱贫困,1999年,李红花拿着父母东拼西凑的借款,办理了出国劳务手续,远赴塞班打工。

经过4年奋斗,李红花背着10万元血汗钱回到家乡,在村里引起不小轰动。当时,10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左邻右舍都猜测,李家姑娘出国赚了钱肯定要在市里或镇里买房置地,不会呆在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了。谁知,李红花回家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张罗要建猪舍养猪,这可惹恼了好面子的父母。他们不理解,女儿既然有了钱,为什么还要回到农村养猪。李红花的解释很实际,我只念过初中,即使找工作,也只能找那些简单的服务员、销售员之类的工作,不如自己创业。

2002年,李红花到龙井黎明大学自费进修一年,专门学习饲养肉猪方法。随后,她在村里办起了肉猪养殖场。虽说有了理论根底,但养起猪来,李红花还是遇到了麻烦。不但购买的仔猪价格高,自配的饲料成本也比别人高一倍,再加上防疫措施不当,年终一算账净赔了一万多。虽然白忙了一年,但李红花坚信,付出就有回报。她白天在猪场里忙,晚上就到镇里夜校学习养殖技术,与四邻八村的养猪大户交流经验。开始,大家还小看这个22岁的姑娘,渐渐地被李红花身上那股韧劲和敢拼敢冲的犟劲感染了,大家打心底里钦佩,愿意和她交流养殖心得。经过3年摸爬滚打,李红花的养殖场渐成规模。2005年,她在龙坪村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新猪舍,存栏猪超过300头。

靠坚持打翻身仗

2005年末,李红花的事业遭遇危机。随着全国猪肉市场价格下跌,养猪场入不敷出,多年积蓄及出国打工赚的钱都赔了进去。看到周围的养殖户纷纷卖掉母猪转行,李红花却异常冷静。她觉得,越是在事业低谷,越应该保持清醒:“既然选择了养猪,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

在这段最艰苦的时期,李红花开始完善养殖场防疫设施、经营条件,改进管理方式,为下一步事业腾飞做足了准备。

从2008年开始,肉猪市场一路走高,李红花的养殖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仔猪成活率和出栏率分别达80%以上,当年辛苦的播种开始有收获了。2010年4月,李红花将龙坪村养猪场改名为头道镇龙坪村绿园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47户村民成为合作社成员。

初步的成功没有让李红花沾沾自喜,她把目光投向生态养殖。2011年,李红花用多方筹借到的资金购进了第一批黑母猪,开始小规模试养。不懂养殖技术,她就到处拜师学艺、参观取经,镇内的畜牧专家、外地的黑猪养殖大户都成了她的老师、朋友。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绿园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年就出栏黑猪60余头。

做事肯动脑筋的李红花,在试养黑猪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独特方法。她在黑猪饲料中放入营养丰富的粗粮及蔬菜瓜果,虽然黑猪生长速度慢,需要12至15个月才能出栏,但因为营养合理,出栏的黑猪肉质鲜嫩,成为无公害的食品,每公斤能卖到六七十元,每头猪的毛利润达到五六千元。

带领乡亲奔小康

看到李红花成功了,附近村屯的乡亲纷纷来取经,李红花就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无论是哪家养猪户来学习,她都给详细讲解,义务为养殖户传授养猪技术;无论谁家遇到问题,她都积极上门指导,免费当技术顾问。她还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供应仔猪,提供养殖技术和服务,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养殖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

养殖生态黑猪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李红花的信心。为更好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致富,争取更多收益,她把目光又瞄向规模养殖。今年初,李红花在承包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化养殖场。她对记者说:“养猪,是一件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做好的事情,但我的态度是把困难看作前进的动力,千方百计地同困难作斗争,征服困难。”

李红花感受着创业的酸甜苦辣,也收获着事业成功的喜悦:2005年被评为“和龙市女状元”,2007年被评为“劳务返乡创业女能手”,2008年被评为“第三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州级女状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母猪 饲料 成活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