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贵州产业结构调整助石漠化地区群众走出“经济洼地”


  绿壳鸡蛋,卵磷脂含量为普通鸡蛋的18倍,营养价值高,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地理标识和原产地产品资源认证,成为我省16个国家级地方品种之一;高原高钙苹果是富含硒、多钙的稀有苹果,被专家们称为最佳补钙水果,荣获贵州“名牌产品”称号,已成功打入了深圳等沿海高端市场。小米核桃壳薄色浅、果仁饱满,在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奖;麻山油核桃,在首届中国核桃节核桃坚果及其加工产品评选活动中获银奖……

  从去年春节开始,长顺县每个月都将绿壳鸡蛋、高钙苹果、小米核桃、紫王葡萄等特色生态农产品,通过EMC航空快递公司,从贵阳机场源源不断地空运到深圳,直供市场。

  你能想象得出这些优质农特产品是来自于一个喀斯特面积占了全县总面积93.9%的传统农业县吗?长顺县作为这些农特产品源产地,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创新县、贵州黔南唯一的全国新一轮农产品主产区县,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喀斯特地区产业发展新做法,不仅解决了石漠化治理的难题,还为石漠化地区群众找到了一条“脱贫摘帽”走出“经济洼地”的增收致富之路。

  破茧:困境中探索脱贫新路

  长顺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顺县自然条件恶劣,是我省喀斯特地形典型分布区,全县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喀斯特面积占93.9%,石漠化面积占77.9%,是典型的石漠化重灾区,耕地破碎,地表水资源奇缺。二是交通区位较差,不沿边、不沿海、不沿交通主干线,区位边缘化。三是矿产资源较为匮乏。四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五是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较广。全县17个乡镇中有13个是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且主要集中在中南部深山区、石山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贫困群众长期过着“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生活。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对长顺作出了“要因地制宜,探索开发扶贫的新路子”的重要指示,由此拉开了长顺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石漠化重灾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长顺县农业增收难点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2008年启动实施“185工程”以来,长顺县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探索了喀斯特地区“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

  成蝶:发展中创造“长顺做法”

  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要能够为贫困群众找到一条有效的、可持续的增收路子,变“长远扶”为“扶长远”。

  为找到一条符合县情的农业发展之路,长顺县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聘请省政策、经济、农业、扶贫、科技等方面的核心专家,编制完成了《长顺县2011-2015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济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施方案》、《“185”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圳?长顺“东西合作”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化扶贫示范区规划》,并配套完成十多个“185”产业发展子规划、标准化规程、认证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确定了以走现代山地立体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

  按照规划,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融入黔中经济区和黔中城市核心群的机遇,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以“185”工程为抓手,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围绕建成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创新县、“东西合作”扶贫开发核心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撑力度,着力加快山地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提升比较效益,建成北部优质烟叶、中北部高钙苹果、中南部山地农业、南部紫王葡萄和中北部农副产品加工五条核心产业带,逐步培育了一批以绿壳蛋鸡、高钙苹果、优质核桃、紫王葡萄等为主的特色品牌,有效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全县高钙苹果从500亩发展到现在的4万亩,优质核桃从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亩,紫王葡萄从无到有、在2011年零星种植的基础上发展到现在的1万亩,绿壳蛋鸡从20万羽发展到现在的120万羽,年末将达到200万羽,探索出了一条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路子,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苹果 葡萄 石漠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