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乌江源头:三个城里人和一个农村人的蔬菜种植梦


在乌江源头盐仓镇的大坟梁子山脚,一个叫火石沟的地方,一条一年四季都汩汩流淌的小溪,沿途接纳众多的小溪之后,穿过该镇邓营、松海两村,往下,就流到这个镇的营洞村二组。在这里,这条小溪不小了,于是,就美其名曰叫施家营小河。小河的两岸,是大片大片的肥田沃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是盐仓的“小江南”,盛产玉米,也盛产大米。

2010年,草海湖畔龙凤村一个叫邹建林的生意人,来到这里收购大白菜,意外地发现这片良田美土,最适宜种植蔬菜。2011年10月,再也耐不住寂寞的他,带着本村的胡长玉、胡学再次来到这里,和一个叫王建光的本地人,开始了他们的蔬菜种植梦想。

半年多的时光中,他们就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一方水土长一方蔬菜的道理。

5月20日,记者在他们的“试验田”看到:长势良好的葱蒜,已经卖出去了大半,重点试验种植的莴笋,已经一不小心露出了“成功”的笑脸。

发现商机抓时机  实际行动谋发展

2010年的一天,买卖蔬菜生意的邹建林,开着他的车子,到营洞村收购这里的农户种植的大白菜。站在生机勃勃的菜地边,望着哗哗流淌的河水,邹建林感慨无比。这么好的水白白流淌掉真是可惜。他想,要是能在这里搞蔬菜种植该多好。他说,在家乡草海龙凤村,许多时候水都抽干了……

一晃一年时间即将过去了。每每拉蔬菜到贵阳等地批发的时候,俏销的莴笋葱蒜等,让他的心更加的焦急了。他想,再也不能错失商机了。于是,2011年10月的一天,草海湖畔的蔬菜种销能手邹建林带着胡长玉、胡学一脚踏进盐仓镇营洞村二组的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三人深深地被这里的水源和地势所打动不已。当即就有想在这里试种植蔬菜的冲动。恰好,该村二组河岸的村民王建光,这时候,也有这种想法。四个人一拍即合。于是,三个城里人和一个农村人的蔬菜种植梦,在这里有声有色地拉开了序幕。

试验田上“种”成功  效益凸显底气足

去年10月,邹建林、胡长玉、胡学、王建光四人,用每亩500到700元不等的价格,从当地农户手里租来2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蔬菜种植梦想。他们出资雇来当地农民,以一个工50元的价格,在租来的土地上种下了芹菜、莴笋、葱、蒜等。王建光说,单是莴笋,就试种20多个品种。既然是试验,就意味着有失败。5月20日,记者在他们的“试验田”看到,葱蒜一派碧绿,长势生机勃勃。在试种的几种莴笋中,有一种长得很好。王建光说,莴笋试种成功,芹菜种植不知道什么原因,试验失败,说着便蹲下伸手在杂草从中拔出几小棵很矮小的给记者看。

王建光说,5月16号和17号两天,就有毕节的老板以4600元一吨的价格,拉走了两车,每斤就是2.3元,葱的价格一路看好。邹建林、胡长玉、胡学三人有时拉到贵阳去批发,也有时拉到威宁农贸市场上去销售。他们说,一亩葱地大约产3000斤葱苗,他们种了8亩,按每斤平均2元计算,一亩产值就是6000元,除去3000元的成本,还有3000元的利润。他们还说,等把“试验田”上的葱蒜全部销售出去后,不但能收回了投资下去的六七万元成本,还有丰硕的盈利。再马上在租来的20亩土地上,全部种上莴笋,等待梦想开花结果。

扩大规模搞种植   大笔资金成难题

邹建林、王建光说,他们试验获得成功之后,想把规模扩大,一来是谋求更好的发展,二是带领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不单自己发财,也希望更多的人走上富裕之路。他们说,想租周边农户的大片土地,把规模扩大到100亩以上,大面积地种植莴笋。当笔者问及怎么不继续载葱的时候,王建光回答:“因为莴笋的利润比葱还好。”常年到处跑生意的邹建林说,目前莴笋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凭他多年的经验,市场前景一直看好。可是,资金却成了制约发展的“拦路虎”。“除去肥料、工价等不算,单是土地租金,按一亩500元计算,就要50000元。”王建光掰起手指头算到。而据了解,邹建林、胡长玉、胡学三人,在草海湖畔也种植了上百亩蔬菜。想把蔬菜种植之路,从草海湖畔伸到乌江源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在发展的道路上,能给予资金的支持。盐仓镇有关负责人在调研中表示,将在土地流传上给予政策上更大的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莴笋 蔬菜 土地 大白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