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给农民带来了无穷的危害,多少庄稼汉“闻蝗色变”,但沧州南大港三分区的人们却建起了200多个大棚,专门养殖这种农民们眼中的害虫??“东亚飞蝗”。
南大港三分区占地三万多亩,但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盐碱荒地,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些大面积的荒碱地,让它们能够“地尽其用”一直困扰着当地百姓。今年4月份,人们在这块荒碱地上建立了“东亚飞蝗”养殖基地,搭大棚养蝗虫,走上了“特种养殖”的致富之路,让昔日的盐碱荒地生出“金子”来。
“东亚飞蝗”南大港养殖基地建在三分区的六大队和八大队,目前由两家公司共同养殖,一家是由当地老百姓投资建立的智瀛生态特种养殖厂,另一个是由天津人投资建立的一家养殖公司。目前,这两家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据智瀛生态特种养殖厂经理韩宝山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三分区这个地方来投资养殖,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条件比较合适,大棚占用的都是盐碱荒地,租地比较便宜,而且蝗虫饲草资源也非常充足。”
韩宝山介绍说,其实建一个养殖大棚非常简单,而且养殖起来也非常方便,只要每天早、中、晚给蝗虫扔些芦草就行。东亚飞蝗生命力强,繁殖快,从幼虫到成虫,只需45天左右。养殖期为每年的4月中旬到10月中旬,每年可繁殖3季,每只蝗虫一次可繁殖50?80只幼虫。东亚飞蝗的食物主要是玉米、高粱、芦草等。飞蝗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蛋白质成份比普通的畜禽含量都高。另外,它的体内还含有一种叫“甲壳素”的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今飞蝗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种美食,很多人都爱吃。
记者了解到,如今,南大港三分区人养殖的东亚飞蝗已经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一部分用于食品加工出口,一部分用于国内餐饮业供给。目前南大港三分区的蝗虫养殖还处于小规模起步阶段,养殖规模正在寻求不断扩大,养殖出来的幼虫只出售一部分,还留下相当一部分用于扩棚用。
韩宝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今年投资130万元投资建起了120个大棚,每个棚每季约产出300多斤,每年产出三季。按照目前市场上蝗虫每公斤34元的收购价格。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180多万元。他坦言,上面的计算只是在养殖大棚不受灾、不损失的理想状态下,目前自己正在和合伙人们多渠道学习、充实自己的养殖技术和培训本地技术人员,争取能让这些数量一定的大棚产出和效益达到最高水平。
据了解,现在智瀛生态特种养殖厂已经雇佣了当地30名职工,这些工人每人每天有60元的工资收入。按计划,公司将于明年建起500个大棚,到时将形成公司和农户共同养殖的养殖模式。农民们在种庄稼的同时,还可以利用闲杂时间来养蝗虫,将有效改善农民“农时忙,闲时慌”的尴尬局面。通过这种特种养殖方式,南大港三分区不仅使闲置的盐碱荒地和芦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还可解决当地一部分农户闲时的就业问题,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5-04/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