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开县村民15年下山致富路 1天收入堪比以前1年


开县村民15年下山致富路 1天收入堪比以前1年

开县白鹤街道东华社区,本报记者和老魏(左)一起挖莲藕。

乡邻总是喊魏世华叫老魏。老魏今年63岁,是开县白鹤街道东华社区的莲藕种植大户。4月6日,记者来到老魏的荷塘,站在田埂,50亩荷塘一眼望不到边。老魏自豪地说,15年前他还在山上种两亩薄地,年收入不过千元,现在卖藕一天的收入就相当于15年前一年的收入!

老魏的一句话,总结了自己十五年的贫富对比,但是他这十五年的下山致富之路并不简单。

种莲藕

一个月毛收入近4万元

“清淤泥要刨,千万不能挖,要伤藕。”来到一块荷塘边,记者穿上一双黑色筒靴,在老魏的指导下抠莲藕。

老魏说,藕在泥下最少三四十厘米的地方,有的藕甚至要刨半米深才能挖到。约莫刨了5分钟淤泥,终于出现了莲藕的影子。“再除点泥,现在抠藕要断。”老魏见记者准备取藕,急忙制止,“藕断了后,孔芯进水进泥就容易坏掉了,即使没坏,藕也变得不好吃。”

忙碌了近两个小时,泥坑边堆起了19根莲藕。“这莲藕就是好,一年四季都能有收成。”老魏说,50亩荷塘轮流抠藕,每天能出产一千多斤莲藕,一个月就是三万斤。

“这一季莲藕的收购价有点低,只有1.2元一斤,就按这个较低的收购价,一个月的毛收入就有三万多到四万元。”老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雇佣的工人的工资和肥料等开销,50亩荷塘一年能带给他十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会折腾

打工养猪养蝎都干过

发展到现在,老魏花费了15年的时间。1997年,老魏还住在开县敦好镇团结村高山上,与儿子种着两亩薄地,一年忙到头也只有千多元收入。不甘受穷 的老魏和儿子便出门打工搞建筑,然后做起了小包工头。“当时赚了十来万。”老魏回忆,手头有了一笔积蓄,他与儿子迫不及待的就从山上搬到了山下的东华社 区,在街上修了两栋房。

2005年,眼见小建筑队越来越多,包工头不好当了,老魏与儿子一商量,就搞起了养猪。可隔行如隔山,养猪没结果又开始养蝎。“养蝎子更恼火。”老魏挠着头说,因为不会控制蝎房的温度,养蝎到第5个月的时候,蝎子就全死光了。

成不了养殖大户,就当种植大户!老魏的倔劲上来了,到处咨询种植的事,最后发现种莲藕不错,老魏便将街上的两栋房子卖了12万元,种起了莲藕。

“这次终于找对了路子,成了种植大户。”老魏感叹。

谋发展

还要开办藕制品加工厂

一辆崭新的长安面包车停在老魏家屋后,这是老魏今年年初花三万八千元买的。老魏戏言,自家现有三辆私家车——面包车、三轮农用车、摩托车。

“家里7口人,买辆面包车实在。想去哪儿,一大家子人谁也不落下。”老魏从山上走到山下,以前从来没出过开县,今年买了面包车后,一家子人专门开到 了主城,好好地游玩了一把。“带着三个孙子到解放碑,个个兴奋得不得了。”老魏笑呵呵地说,因为雇了工人,荷塘的事不需要过多操心,空闲的时间多起来。 “北京、海南、西安……以后全家人也会去转转。等孙子长大了,赚的钱多了,我琢磨着也可以送到国外去念念书。”老魏喜滋滋地说,今年他还要扩大种藕规模。

不仅如此,老魏现在还有一个想法,建一家藕制品加工厂,将莲藕深加工成藕粉、风味藕片,然后慢慢打开销路,成为一个知名品牌产品。“15年,我从山上走到山下,再走到现在,总不能止步不前了。”老魏的语气显得很倔强。

记者手记

15年出现很多“老魏”

仅老魏所在的白鹤街道东华社区,现在就有二三十家具有规模的养殖、种植大户,以及规模较小的近百家养殖、种植户。

记者从东华社区了解到,老魏在这些养殖、种植大户之中,规模还是算中等的。这些种养殖大户都与老魏一样,曾经在高山坡地种地,在15年前,抓住重庆直辖大发展的机遇,下山寻求发展,探索致富之路。

无数曾经守着几亩薄田的“老魏”下山致富成功了,他们的成功,又带动了不少人就业、致富,乡邻依托他们,也开始发展适宜的产业。记者从白鹤街道获悉,仅东华社区的养殖、种植户们,一年的产值就达到了一千万元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莲藕 养殖大户 高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