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泸州:棉花坡民工返乡大搞林下养殖 林下鸡变成金凤凰


四川在线消息(吴锦江 记者 丁一)近年来,纳溪区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林下鸡养殖,不少在外打工的人们都纷纷回乡加入到了养鸡的队伍当中。

在棉花坡镇龙蟠村,有一位青年抱着自己18年来在外经商挣到的积蓄,回乡大力发展林下鸡规模养殖,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四川泸州:棉花坡民工返乡大搞林下养殖 林下鸡变成金凤凰
李文海观察生病的鸡

转变思路 回乡谋划发展

俗语叫“纳溪有座大南山,隔天还有三尺三”。 现年34 岁的李文海是龙蟠村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茜草开办汽车修理厂、蛋糕店,经营有道,收入颇丰。为什么他会撇下红火的生意不做,回到家里养这个林下鸡呢?其 实,李文海儿时家境贫穷,尽管在外经商,但心里一直想着父老乡亲,想寻找项目在家乡发展。2009年,李文海回老家过年,与村里乡亲聊天中,偶然得知区、 镇上正在鼓励群众搞林下土鸡养殖,生意人的敏锐让李文海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现在城里面的人都有钱了,流行无公害、绿色、安全健康食品,我们也该转变个 思路。目前,我家南山全部都是竹林、树子,环境清新静谧,应该很适合养鸡,咋不回去发展,干出一番事业呢?”李文海经过一番的调查、咨询和考虑后,了解各 方面政策,发现到回到农村发展大有作为。

李文海向姑妈李学金传授养鸡技术
李文海向姑妈李学金传授养鸡技术

迎难而上 发展初见成效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李文海也曾举步维艰。 2010年,李文海当着家里人的面,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可没想到家人却给了他当头一棒。“那个摩托车店生意那么好,关了来投资养 鸡,太可惜了;大规模养鸡,风险太大,又无经验销路,万一投资失败了,10多年的心血就白费了,简直在做梦。”李文海的父亲李学才态度异常坚决。就连邻居 粱应生也十分担心:“李文海养鸡是搞起耍的,好好的生意不做跑起来养鸡,万一突然不养了,我们的土地也搞坏了,拿回去种地的话都很麻烦。”但李文海坚毅的 信念,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支撑着他渡过一个个难关:道路不通,自己出钱修;人手不够,出钱请人干;资金不足,就转让店子;技术不懂,请技术人员上门讲解,到 天仙“乐道子”林下鸡养殖场所学习,自己平时也下苦功上网看书学习……。经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投资60余万元创建了“纳溪区文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已 取得卓越成效:修建标准鸡棚1200平方米,修建一个标准的林下鸡育雏场2200平方米,产业路2200 米,蓄水池5个,已出栏林下鸡15000只;修建鱼塘1个,年产鱼上千斤。李文海说:“专合社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当初与农户协商承包 山林,给予了大力支持:建鸡棚每平米补助我75元,产业路每米也补助了我20元,育雏场第一年补助5万元。”

知恩图报 带动周边致富

“李 老板,你这个鸡棚修的这么透风,冬天咋给鸡保温喃?”“呵呵,梁大爷,天冷了用胶布把通风口遮住,鸡舍铺上稻草,安装好支架,鸡就不得冷了。”李文海经常 像这样对周边的农民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作为一个长期在外的生意人,李文海初回老家开辟山林时,可以说荒山野林,荆棘刺身,常常得到乡亲的帮助,吃的小菜 多数是乡亲们送的。如今,李文海养鸡摸索上道了,也没藏着掖着,总是主动的将一些养殖科学技术讲解给当地群众。“我由衷的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当地群众也给 了我很大的支持,现在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图报,带动大家致富。”除了向群众传授技术,李文海还修路给群众带来生活生产便利,他根据当地劳动力富余的情况, 高价请当地农民修路、喂鸡、搬运玉米,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在李文海的带动下,成立了文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入到林下鸡养殖队伍中的农户越来越多,龙蟠村已成为全区林下鸡养殖的先进村。目前龙蟠村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28户,年出栏土鸡15万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玉米 茜草 竹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