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是太湖平原重要的家畜之一,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自古以来,湖羊产业是湖州的传统特色产业,爱吃羊肉的湖州人都对本地产的湖羊肉赞不绝口。
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种桑养蚕,蚕沙、枯桑叶养羊,羊粪积肥成了湖州农耕文化的特色。现如今,湖羊养殖业在太湖南岸发展如何?传统畜牧业如何向现代畜牧业发展变迁?
昨天:30年前饲养数量达到巅峰
湖羊养殖一直是湖州传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羊也是农村人最熟悉的家畜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湖羊”的前身是“胡羊”。早在10世纪初,湖羊由蒙古羊选育而成,800多年来,由于受到太湖的自然条件和人为驯养的影响,湖羊逐渐具备了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繁殖率高的特点,育成一个独特的稀有品种。
最初,湖羊由北方进入杭嘉湖一带时,并不是马上就实施舍饲,也是以放牧为主。据了解,湖羊最初进入了我市的安吉、长兴等地,这些区域的地理环境大多属丘陵、山区,境内有大小不等的草地,养羊的自然条件与北方相似。清乾隆《绍兴志》记有“《嘉泰志》诗曰,牛羊下来,先羊后牛者,羊性畏露,晚出而早归,常先于牛。”因此,当时养羊的方式依旧含有放牧,只是到了后来,随着分布区向靠海平原的扩散,由于缺少成片的可供放牧的草原,同时平原地区气温湿热,水草丰沛,能获得较优越的多汁饲料。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蚕桑业发展迅速,为湖羊提供了营养丰富的枯桑叶,饲养条件较优越,湖羊养殖逐渐由放牧转向以舍饲为主。“30年前的塘甸,只要是农民家里就有羊。”家住塘甸大钱村的农民沈根宝回忆道,“对于农民来说,那时候羊就是家里很重要的一个增收资源,羊毛可以卖,杀羊的时候羊肉、羊皮也能卖个好价钱。”据沈根宝介绍,农村养羊不需要过多的场地,平均一只羊只需1平方米的羊舍即可。“那时候只要人勤快就能养羊,一个农村壮劳力每天勤割草,一个人就能养活5至6头羊。而且那时候地多草多,无需多大的成本和人工,家家都能养,户户养得起。”
资料显示,1978年我市湖羊存栏量曾一度达到76万头,平均3人饲养一头羊。当时湖羊养殖主要是以积肥种粮为主要目的,羊毛和湖羊羔皮也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张湖羊羔皮5元,每年卖5张就有25元的经济收入,基本占到一个正劳力全年生产队集体计工分收入的10%,为此湖羊养殖也扎根湖州传统农业。当时我市农民饲养湖羊的积极性很高,湖羊存栏数大增,通过选种、人工受精和科学管理,湖羊的体质和羔皮的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湖羊的养殖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及上海相毗邻的太湖流域,其中浙江湖州、嘉兴是湖羊的中心产区,饲养量约居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与此同时农村的湖羊散养户却在日益减少。
今天:存栏数减少散养难成规模
骑着摩托车,车后座绑着一只羊,嘴里喊着“羊卖哇?”这是许多农村人都熟悉的羊贩子,老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吴兴区金家土斗村,记者碰到了正在四处收羊的老李。老李在路边停下了摩托车与记者聊起了收羊的故事。“这两年收羊不好收,我们收羊收的多是农村散养户的羊,现在养羊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李告诉记者。“以前一天基本能收个三五头,现在有时候一头都收不到。”沿着湖薛公路线,经验丰富的老李向记者介绍起了路两边各村的湖羊养殖情况。“环渚乡塘甸以前养羊的人不在少数,我不用跑几个村就能收到羊,现在要跑很久才能收到。”
在老李的印象中,20多年前,那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两三头羊;10年前,养羊的人已经不到五分之一,“现在估计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不养羊的村子越来越多,收羊已经比较困难,我有些同行都跑去长兴那边收羊了。”老李叹口气说道。老李带着记者跑了几个村,只见许多羊舍十去九空,看上去荒废已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3-27/1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