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扎兰屯市30个“试点村”以特色促增收


本报讯(记者张春丽)扎兰屯市通过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等措施,集中培育出了7种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0个。2011年,30个试点村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提高24%以上,人均纯收入平均实现13800元,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30%以上。

该市共有126个行政村,几年间,他们通过全面实施“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三新示范工程,相继培育出“规划建设统领型”、“集体经济助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体制机制创新型”、“现代农业引领型”、“劳务输出致富型”和“庭院经济助推型”这7种特色鲜明的试点村,让农民鼓胀了钱袋子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典型引路示范作用。

萨马街红炮台新村于2010年初组建的“树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投资42万元购进联合收割机、深松浅翻机、小麦播种机等大型农机设备及配套农机具,几年中,这批大型农机具在集中连片的土地上发挥了应有作用。仅2011年,合作社的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通过跨区作业实现收入75万元,入社农民通过入股分红每户年收入最少的都在7万元以上,最多的达12万元。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已由当初的8户发展到13户。

素以“粉条之乡”闻名的中和办事处福泉村,2011年,全村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145户。今年初,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70万元,用于农村新区改造。即:集中为100户村民建设100幢2层小楼,每幢楼房建筑面积140平方米,每幢楼房造价17.5万元,其中由政府补贴4.5万元,农户自筹13万元,整个工程年底完工。目前,全村要求报名入住新区楼房的村民异常踊跃,新农村、新生活让钱袋子鼓起来的农民在家门口圆了楼房梦。

卧牛河镇大坝村的奶牛业发展,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有效途径。2010年,由大坝村“广成奶牛合作社”牵头,建设一座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奶牛托牛所,配备现代挤奶站,50多户村民将自己饲养的奶牛送到“托牛所”全托集中饲养。饲草饲料、防疫等一切费用均由托牛所无偿提供,奶牛入托的农户什么都不用管只等年终分红。据了解,奶牛“全托”后,奶价由原来分散饲养的平均每公斤2.2元提高到平均每公斤3.5元,每头入托的奶牛其户主一年最多可分得红利4000—5000元。同时,户主还能腾出手来外出打工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目前,该托牛所已接收入托奶牛400多头,有效地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试点村 联合收割机 农机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