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海龙镇助推果品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近年来,红花岗区海龙镇以科技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富民为根本,助推果品产业发展,带领果农进行优质高效生产,发展绿色果品,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果蔬基地。

    40亩的大棚西瓜让周树其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活。他告诉记者,在2005年的时候,浙江一名种植大户来到村里发展西瓜种植,他便一边帮着这种植大户打工,一边学习大棚西瓜的种植技术,在2007年浙江种植大户回去以后,他便自己研究种植西瓜。“今年大概种了40亩,批发价格最高能达到1.8元(每斤),价格和销售情况目前来看要比往年好。”西瓜丰收了,老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海龙镇政府通过土地调整、规划,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使种植户果蔬达到连片种植。据海龙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50亩以上的西瓜户有4户,但是他们在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方面较低,政府就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带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果蔬种植专业户。“土地调整我们对全镇都是一样,凡是种植户的土地调整,我们都很积极的协调,使其连片化、规范化,达到很好的效果。”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徐忠全说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前几年刘家铺村大部分村民盲目种地,完全不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也不懂得种植的技术,结果辛苦一季、种出来的果品质量不高,也卖不上好价钱。村支两委坐不住了,组织村民将老、杂、劣品种全部换上了日韩品种——丰水梨和黄金梨。换了新品种,新问题又来了——该怎么种呢?为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村党支部组建了村果树协会,由党支部书记任会长、村主任任副会长,构建起刘家铺村的“支部+协会”模式。

    为了帮助农户压缩生产成本、安心搞种植,支部首先从统一定制生产资料入手。村支书带领两名党员亲自到青岛厂家进行洽谈,经过艰难谈判终于敲定成本低于市场的厂家直供价。从此,支部每年都要去青岛看裹袋样品、谈价格,仅此一项就为全村农户节省资金超过百万。

    生产成本下来了,支部还提出依托区林业局和镇果树协会的智力优势,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邀请专家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示范技术,把“农民技校”办到了田埂上。

    同时,党员干部还把全村的技术骨干组织到一起,组成果树技术服务队,由村党支部委员任队长,形成大家边种植边研讨,全村“赶超帮带”的氛围。

    种出来果品能销出去,村民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怎么销?往哪销?村支两委找到镇里的果品销售合作社,由合作社收购村民每年近300万斤的梨、桃,然后再找到城里的各大超市,进行农超对接。同时,村委会还利用区政府的补贴,建起了6个小冷库,每年果品储存量达到60万斤!

    如今,果蔬基地越建规模越大,村支两委又带着村民搞起民俗游,每年四月梨花盛开时、7月果品成熟时,都是民俗游的接待高峰期,一季的收入就能达到30多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土地 海龙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