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天山村峡门子旅游区,大力发展的“农家乐”特色旅游业,不但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更成为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峡门子景区管委会主任魏本军介绍,米东区铁厂沟天山村有水浇地670亩,人均1.26亩,山旱地2000亩,农业种植收益极低。 1996年以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农业种植,同时发展一些畜牧业。农民除务农外,就是利用农闲去附近煤矿下井打工,生活仅能维持温饱。为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996年初,该村开始积极动员,大力引导村民利用荒山荒地,在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同时,创办“农家乐”旅游点。
5年过去了,如今天山村有63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它们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花繁果盛的千亩果园、生长繁茂的河谷次生林和民风淳厚的村落之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据介绍,随着旅游区旅游服务设施和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旅游活动项目不断增加,投资方式也由原来的农民独资发展成了多元化方式,投资规模逐渐扩大为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投资1500余万元、占地2000亩的天山丽都生态旅游园。
近年来,峡门子 “农家乐”旅游接待点逐渐规模化,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慕名前来休闲避暑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使昔日满山荒凉的峡门子成了天山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宝地。据统计,2000年以来,峡门子“农家乐”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以上,年均旅游经营收入超过了800万元。2001年,峡门子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当时新疆唯一一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单位。
“农家乐”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天山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家乐”旅游村,更全面促进了天山村的经济发展。在畜牧养殖业和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农业种植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原先小麦、玉米等低产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农民转而改种经济收益高,又能美化环境吸引游客的葡萄等林果类品种。天山村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员达到19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7%,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旅游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村农开阔了眼界。
今年50岁的天山村村民张勇,第一个尝到了 “农家乐”的甜头。1996年,张勇夫妇用几间木板房作为“农家乐”示范点率先开张营业,当年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2000年,该“农家乐”示范户旅游经营净收入达到了8万元。如今,白手起家的张勇夫妇已在这块3000平方米的山坡上新建了3幢装修别致的砖房,3个毡房,累计投资近50万元。张勇说:“现在门前的路畅通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在旅游旺季忙不过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来帮忙,相应的也能增加村民们的收入,大家都非常乐意来。”眼看着2011年的旅游旺季就要到来了,张勇很有信心地说,相信今年的生意会更好,我期待着换第三辆车。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旅游局局长马俊林表示,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从事农家乐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区委、区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充实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树立特色品牌,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才使得米东区“农家乐”特色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04-28/3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