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内蒙古河套:温室大棚里的致富经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8日电:再过一个星期,李美玲家大棚里种的黄瓜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了。“想着一栋卖两万块钱,谁知道能卖上不。”说起家里种的三栋大棚,李美玲喜上眉梢。

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协成村李美玲家的大棚,只见用基质培育的黄瓜已经长得巴掌长,顶着小黄花。番茄苗也已经结出了葡萄大小的绿色果实,星星点点的绿色煞是喜人。

“这肯定比在外面种地好啊。比种大田效益高,而且这用的地又少,活也清闲得多了。”李美玲家在村里有12亩地,现在三个大棚每个占地2.6亩,其余的还能种点玉米当饲料。“自从有了这三个大棚,一年忙下来少说也能挣个几万元。现在这茬种了两栋黄瓜一栋西红柿,黄瓜再过几天就能卖了。”李美玲喜滋滋地说。

虽说李美玲是从2010年才开始种大棚,但她却是全村公认的种植能手。问起其中的诀窍,李美玲从枕头下拿出了两本书 《怎样种好菜园子》和《温室种菜难题解答》。

协成村村支书牛俊清告诉记者,村里的107栋温室大棚2011年全部投入使用,每栋大棚造价在10万元左右,政府为鼓励农民建温室大棚,给予每栋大棚2万元的补贴资金,并协调给种大棚的农户贷款2万元。

“大伙种大棚的兴致挺高,有的在临河做买卖,听说村里建大棚就都搬回来了。以前种大田每亩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现在一栋大棚的收入平均都在1万元以上。”牛俊清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参与种植大棚的农户超过60户,一般是一家一栋,多的一家3栋。每栋每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一方面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农民搭台,另一方面是农业科技助农民增收,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协成村只是河套地区的一个缩影。

2009年起,素有“塞外粮仓”之誉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投入资金逾15亿元,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万亩,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和温室育苗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温室 黄瓜 设施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