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舟曲县大峪乡农业科技示范致富带头人冯杜庆创业纪实


 

“只要大家都肯学,我全部都教给他们,我希望让大家都富起来。”冯杜庆(现名冯治荣)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多拉村傍晚昏暗的山坡上随风传出老远,惊得才刚刚入窝的山鸟扑腾腾地从树梢中飞出来。

图为冯杜庆介绍其核桃园情况

硕果累累 生态发展出业绩

提起杜庆,附近几个村上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知道他是个爱捣腾的人,尤其是他的那一手精湛的嫁接果树的手艺,更是让人啧啧称叹。如今他拥有20多亩优质核桃园、近1亩优质核桃实生苗苗圃、5亩其它果树园及林下养殖的500多只土鸡。“光是核桃现在年产三石左右,按现在一升15 元的价格计算,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加上我混交栽培的花椒收入,这20亩地总产要达到2万多元,这还不包括土鸡收入及其它果树和苗木的收入。”冯杜庆自豪地说。说到这,大家不仅露出羡慕的表情,可有谁知道,他这辉煌的业绩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穷则思变 抢抓机遇谋发展

10年前的大峪,依旧是比较贫困的,参天的核桃古树下处处掩映着一座座破旧的沓板房,这里的人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日子平静得掀不起一丝涟漪。然而就在这一年春天,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退耕还林植树热潮,群山深处的大峪乡积极行动。这一年多拉村有幸分得100 多亩指标,群众热情高涨,纷纷背着苗木上山栽树。冯杜庆也栽了8亩,可栽着栽着他不禁担心起核桃种苗来源问题,如是本地品种,那可划不来栽,大峪乡虽然是核桃名乡,可都是老品种,产量低品质差不说,出油率低、取仁又困难,现在产的这些核桃都买不出去,又栽这么多,以后谁要啊,这可得好好想想。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他突然惊喜地看到退耕还林政策有可能延续十多年,而且还有后续政策。他意识到机会来了,他不甘心过着一辈子平庸的生活,这一夜他辗转翻侧,一个初步的发展计划在心中诞生了。

他得事先为这个计划做好所有的铺垫,他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但他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优质的核桃苗,无奈中他走进了县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里他了解到有一本叫做《西北园艺》的杂志,那上面可能有他所需要的答案。他先邮购了这本书,从上面祥细地查询有关核桃种苗邮购的消息,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实际条件加以对照筛选,初步瞅中了理论上适合在本地栽培的辽核1号、辽核5号、中林5号和香玲四个品种。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自学掌握了有关核桃丰产栽培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年的春季,照旧到了栽树的季节,他迅速行动,按照杂志上的指示和苗木基地取得联系,一询问价格情况,一株树苗竟然达20多元,他暗自咋舌,但他马上下定决心,贵就贵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一下花了5000多元钱邮购了200多株苗木,在乡林业站技术员的指导下,全部栽在了离家一里多地的一片田地中。看着一棵棵核桃树幼苗卫兵似的在地中排得整整齐齐,他就在心中想着,5年以后核桃树枝头挂满绿油油的果穗,大把大把的票子就会装进兜里。就在他做着一个人的美梦的时候,乡里传来消息,今年给多拉村没有退耕还林的指标了,他一下子傻了,人仿佛掉在冰窖中,5000多元哪,就这么没了,他能不心疼吗。不过在家人的开导下,他很快就走出了阴影,今年没有还有下一年呢,就算以后都没有指标,不是还有这些核桃树吗?

冯杜庆创造性的采用核桃+花椒+黄豆生态复合式栽培模式,充分利用空间,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土地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经济收入。

心情平静下来以后,他开始精心打理这些树苗,为树苗浇水、施肥、锄草,每样程序都按照杂志上讲的一丝不苟地认真操作。树苗还小,树间的地不能空着,他就种上了小麦、药材等,以增加收入。但他还是发现这样发展太缓慢,总像是缺了些什么。第二年,全县的花椒价格异常地高涨,每斤

花椒的价格突破25元,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他知道该做什么了,花椒挂果早,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等到花椒树完成它的使命时,这些核桃树正进入结果期。进行核桃花椒混交,可以弥补核桃园早期没有收益的缺陷。说干就干,这一年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果树 花椒 嫁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