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兔子王的致富经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农历兔年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玉兔迎春、兔年大吉……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常用祝福语,“兔”俨然成了送福纳财的吉祥天使。然而,提起兔子,上马台镇杨家河村的养殖户杨振俊却在喜爱之余,更有着异于常人的深切情感。

  知识积累是基础

  1986年,杨振俊在朋友的村办企业搞车床加工,但他实在不喜欢这个行业,就背着家人悄悄钻研起养殖技术。杨振俊从小就喜欢兔子,他觉得这种动物既温顺又可爱,而且是中国人眼中的吉祥物,所以他就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杨正教授撰写的《特种养兔专著》进行研究。那时他文化水平不高,对书中的知识理解较困难,但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产生一种继续深造的愿望。于是,他怀揣着这本书,坐上汽车,慕名来到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想拜杨正教授为师。杨教授从未见过这样执著的学生,他被面前这个朴实的农家小伙儿深深感动了,答应一边为杨振俊指导技术,一边为他联系班级,让他在学校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当杨振俊学习一段时间后,因为家中有事,只好提前返程,但他依然坚持采用函授的方式继续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杨振俊终于拿下了中国农业大学特种函授班的大专毕业证。

  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杨振俊学习起来劲头更足了。他听了杨教授的介绍,了解兔子繁殖快、成活率高、市场发展空间大的特点,决定采用粗放饲养的方式。于是,他到河北省尚村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生皮市场进行考察,看看哪种兔子前景好、销量高。经过精心挑选,他选中了“法比兔”。他紧接着开始拆借启动资金并寻找场地。当时杨振俊经济条件一般,家里没什么积蓄。他硬着头皮到亲戚朋友家借了3000元,为了省点钱,场地就选在自家100多平方米的院落。由于没有运输经验,夏季天气又炎热,他首次购进的40只种兔,半路上出现消化道异常,等到家后几乎全部死亡。倔强的他没有气馁,又开车到河北、山东购进几十只“法比兔”。每天他与妻子起早贪黑清扫兔笼,打野菜喂食。兔子养殖确有成活率的优势,但每张皮的市场行情仅卖5元左右,因此收入回报率并不理想。 2000年,不甘平庸的杨振俊又打听到有一种“新西兰”实验兔,在本市各大科研医院特别受欢迎。当他找到市里的某些医学院和研究所联系业务时,人家却以没有养殖基地,没申办营业执照为由拒绝了他。杨振俊屡次碰壁后没有灰心。他找到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与他一起到镇政府求助。镇政府领导了解情况后,马上开会研究,决定拨批杨家河村外14亩地作为养殖基地。镇村领导的支持,犹如给杨振俊注入了强心剂,他精神振奋,劲头更足了,随即他又与区工商部门协调,办理了营业执照,正式成立了“武清区科达养殖中心”。场地有了、证照齐了,这让杨振俊喜出望外,可扩大规模的资金又让他犯了愁。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镇政府有关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区信用联社联系,为他优先办理了三年期小额贴息贷款20万元,为他解了燃眉之急。有了镇、村领导的鼎力支持,杨振俊决心大干一场。

  看准市场是关键

  养殖基地建成后,杨振俊雇佣了4名工人,购买了一辆新货车,添置了粉碎机、拌料机、颗粒机。有了这些先进机器,就可自己加工营养丰富的全价颗粒饲料,就能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节约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獭兔市场需求很大,它的皮可加工衣服,肉可远销南方。于是他在养殖实验兔的同时,又增加了獭兔。一年下来,实验兔收入20万元,獭兔则创收40多万元,杨振俊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而且手里也有了充裕的资金。

  2003年,国际性的经济危机袭来,杨振俊的事业也随之走入低谷。一只獭兔成本35元,养大后才卖30元,无形中每只就亏损了5元。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回的几十万元养兔款一下子全打了水漂儿,杨振俊的心在滴血,他的养殖事业也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倔强的他咬紧牙关,顶着各方面的压力,硬是靠着为各大科研院所送实验兔的收入挺过难关,继续执着地坚持着……

  2006年,市场开始复苏,各种利好政策与机遇向杨振俊走来,他终于迎来养殖兔子的第二个春天。杨振俊明白,搞养殖要懂科学,懂技术。而仅有经验,缺乏先进的知识与宣传方式是不行的。于是他广纳贤才,通过招聘,请来了1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在基地建立网站、广告平台,并提供最新的科技养殖信息。2010年4月,杨振俊投入160万元,用于改造基地厂房的内外环境。建立了“北方种兔调配中心”、“全国兔病诊疗中心”、“全国家兔兔病网上诊断中心”、“优质种兔精子储存库”、“全国家兔‘三针两料’生态养殖培训中心”。他还聘请了薛佳彬、谷子林等6位院士教授在网站为全国各地的养兔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咨询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基地 农历 积累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