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内蒙古乌审旗治沙新思路:靠沙漠致富


  除此以外,乌审旗委、旗政府还制定了“绿色工业”战略,开辟了多元化治沙之路。

  “乌审旗拥有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口头上的保护环境而放弃一切经济发展。”乌审旗林业局局长才当说,“我们要用1%的工业用地,来换取99%的生态绿地。敬畏自然,以产业多元化来推动治沙大计的发展”。

  记者在万亩博源沙漠生态公园中看到一番如此的景象:湖水清澈、白鹭行行、芦苇荡漾。湖边则是3000亩铺满绿意的国内首家沙地高尔夫球场。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均建造在化工工业园区里,鱼儿游弋的湖水也是化工厂的环保中水。

  同时,乌审人意识到,生态建设绝不能满足于技术层面上的高森林覆盖率,不能为绿而绿;而是要以人为本,靠需求治沙。

  乌审绿色产业革命正翻开崭新的一页。

  “通”则宜“久”

  “乌审旗年降雨量只有200多毫米,树并不是种得越多越好。我们必须留出部分沙地。”乌审旗林业局总工程师贺喜才说。

  乌审旗旗委、旗政府深刻认识到防沙治沙不是根本目的,应该在尊重自然的框架下制定科学治沙规划。根据中科院专家的建议,乌审旗对沙丘实行了“半固定原则”,给部分沙地留下“呼吸的空间”,以减少植被对地下水的消耗。

  留下的沙漠并不是一文不值。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多次向乌审旗“治沙英雄”宝日勒岱提出 “沙产业”的概念。钱老认为,人类只要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沙漠就可以变废为宝。他建议乌审旗认清沙漠资源优势,搞节水“沙产业”,使之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钱老当年的设想如今已在乌审旗变为现实。2009年6月,在乌审旗委、旗政府的支持下,投资2亿元的华原20万吨 “风积沙”工业选矿生产线及10万吨玻璃制品生产线在乌审旗破土动工。该生产线可从沙漠中遴选出广泛用于玻璃、陶瓷、冶金、电子、医药和化工等行业的原料。

  该项目的投产,是乌审人向沙漠要财富,用所得保护沙漠,绿化沙漠的循环“沙产业”之又一缩影。

  人沙和谐的生态理念,在乌审旗人心中生根发芽。

  放眼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乌审旗由当年的流沙肆虐到如今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域城镇中脱颖而出,创建首家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他们面对沙漠的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乌审旗委、旗政府“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执政理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理性思考的乌审旗人已经不再谈“沙”色变,不再对沙漠“恨之入骨”。相反,他们意识到沙漠也是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沙漠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沙已不能“吃”人,而人却可以向沙漠要吃要喝要财富。

  然而,乌审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毛乌素沙漠成功治理模式和显著成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际,他们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乌审旗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旗委、旗政府多次邀请全国知名学者、生态学家研究总结乌审模式,为今后“绿色乌审”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造林 灌木 产业化 森林覆盖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