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巫山:种养结合村民闯出致富新路


  华龙网讯(通讯员 刘朝明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猫子山孙庆龙的果园里,树上果实累累;养殖场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捡鸡蛋。而老板孙庆龙在果园、养殖场成天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但脸上总是挂着笑意。就是眼前这位农民用种养结合的方式,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灵机一动 废弃村庄变果园

  猫子山,海拔1500多米。孙庆龙为何在此建起果园,他向记者讲述了创业经过。

  今年48岁的孙庆龙家住官渡镇铜元村,曾当过兵,1984年退伍后,走上打工之路。20余年来的走南闯北,让他不仅有了一份积蓄,而且学到了求变的思想和创新的理念。

  2003年,孙庆龙从广东回家过春节,他从闲谈中了解到,高山上很多村民搬下山了,留下了大片的土地和闲置的房屋。孙庆龙灵机一动,若有合适的项目来开发,也许能创出一条致富路。“把家乡建设好了,那才是自己永久的家园啊。”饱经漂泊之苦的孙庆龙不禁感叹。正月初三一大早孙庆龙冒着风霜赶到了猫子山。

  孙庆龙走访附近农户,虚心请教。后来又到县农业局,向专家讨教秘诀。到市场了解行情。经过多方考察,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最终认定在猫子山发展干果——核桃、板栗最为适宜。说干就干,孙庆龙与农户签订土地租用合同,请工人整地建园,打窝植苗,聘请专家按科学要求严格管理。通过艰辛努力,400亩核桃、100亩板栗的果园终于初具规模。

  随着果园开发的逐年投入,家里的存款很快被花光,在资金短缺的节骨眼上,大哥孙庆魁、么弟孙庆云、妹妹孙庆莲均拿出全部家当,倾囊相助。四兄妹成了四位股东,共同撑起了猫子山上的这片蓝天。

  解决肥料 果园催生养殖场

  2007年,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果园内果树蓬勃生长,给四兄妹带来无尽的希望。但到了该挂果的时候,却不见核桃的踪影,树枝却不断向上猛长。

  经县果经站专家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全部用化肥造成果树猛长而不结果,必须兼施农家肥才行。现有品种不适宜这里的土壤气候,必须改换品种。按照专家的建议,孙庆龙将400亩的核桃树全部嫁接改造成纸壳型品种。

  “这里的农户大都搬走了,农家肥买都买不到,那就只有自己办养殖场,解决用肥问题。”孙庆龙介绍,通过调查,养鸡是个好门路。鸡粪是上好的农家肥,并且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

  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孙庆龙投资10余万元修建起了一个年养2万只鸡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精心呵护,果树上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突发奇想 让鸡蛋由洋变土

  养殖场建起了,孙庆龙却从未养过鸡,技术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他一头扎进别人的养鸡场,当徒弟,打下手,同时买资料苦练养鸡内功。

  2007年的中秋节,孙庆龙风风尘仆仆运回2000只鸡苗。经过精心喂养,几月后鸡开始产蛋。但他发现,自己引进的鸡是“洋鸡”,下的蛋是“洋鸡蛋”,而市场上要的是越“土”越好。

  孙庆龙突发奇想,何不让鸡蛋由“洋”变“土”呢?他在原饲料配方的基础上,每天适当增加当地产的玉米、糠皮、麦麸、杂豆等。同时请教老中医,根据蛋鸡的生理特征,选择鱼醒草、鸡窝草、苜蓿草、苦麻菜等作为青饲料。这些草不但是高营养的青饲料,而且是上好的中草药,能使鸡防病抗病增强体质。

  一车车鸡粪运到果园,又从果园拉回一车车青饲料。原本是危害果树的杂草,现在成了鸡崽们的佳肴。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孙庆龙的鸡蛋终于由“洋”变“土”,蛋黄渐渐变红了。

  “以前的出门推销变为上门订购,每公斤还比原来高出三角左右。” 孙庆龙高兴地说。

  种养结合 初步尝到甜头

  “当时不办这个养鸡场还真不行,不光是农家肥解决不了,就是果园再投入的资金,没有这个见效快的项目,果园恐怕早就垮了。如果没有果园提供的青饲料,养鸡场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效果。”孙庆龙为自己创造有几份得意。

  鸡粪滋养了果树,果子成了绿色食品;优质青饲料喂养出优质蛋鸡,鸡蛋成了市场的“宠儿”。孙庆龙尝到了养殖带动种植,种植反过来又促进养殖的甜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果树 板栗 农家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