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北京农学院专家团队科技服务助平谷果农致富


  素有“京东大桃第一镇”的平谷大华山镇,以发展林果产业为主导,尤其是该镇的苏子峪村,是北京传统名优特果品生产地,果品收入占人均收入的70%。然而,前几年,由于种植面积较大,管理技术不到位,果品产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正在村民们万般无奈之时,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团队带着新技术、新理念来到苏子峪村,为果品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早在2005年,北京农学院与平谷区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后,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就带领北京市“果品优质生态安全”创新团队和一批博士、硕士生,全面指导农民推广果树标准化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经专家工作组前后8趟、80多人次的实地考察,一个星期不分昼夜的起草、修改,长达70多页的《苏子峪村区域发展整体规划》摆上了北京市和平谷区领导的案头。每提到这事,时任苏子峪村支书的张国全就一句话:“王院长和北京农学院为咱苏子峪村造福呢!”

  苏子峪村的蜜枣曾享誉国内外市场,果品产业也是村子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让苏子峪村村民头疼的是,桃黑斑病、枣疯病等果树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了,直接影响到果品的产量和销售。

  为了摸清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专家们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多次下乡蹲点,一蹲就是好几个月。原来,村民们早已习惯用杀虫剂对付病虫害,一发现虫害就打农药。针对病虫害防治难题,专家们积极与苏子峪村进行技术对接,推广学院成熟的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糖醋诱盆、冬季喷白、诱虫灯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治理。

  为更好地指导和传授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专家们还建立了定期反馈指导机制。每月发布一期工作信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反映工作进展,提醒村民下月该预防什么病虫害。生物防病虫害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讯。苏子峪生产的果品获得了“有机果品认证证书”,挂甲峪大桃成为“绿色果品”,泉水峪大桃被推举为奥运特供果,全镇大部分村的果品都获得“绿色认证”。

  为了巩固病虫害防治成果,师光禄教授经常往返于学校与村子之间。花上300元钱雇一辆车,带上面包、火腿肠,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

  “真金白银要让农民看得到,农民才会信得过你。”师光禄告诉记者,新技术要让农民能学、能干、能赚,小到如何挖坑、填土、打药、剪枝,师教授都手把手教会农民。

  “学校还建立起四级培训指导体系,以推广新技术。该体系以北京农学院专业教师为主体培训师资,由村主任负责培训的协调工作,专业教师重点培训苏子峪村的两名大学生村官为第一培训层次,大学生村官指导当地的科技协调员为第二培训层次,科技协调员负责5名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为第三培训层次,5名技术人才示范带动50个农户为第四培训层次。”师教授介绍说。

  200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村官薛满鹏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自己就参加过培训,并指导科技协调员推广技术,村民们受益颇丰。

  据统计,2008年,大华山镇农民科学技术协调员增加到120人,农民技术员增加到300多人。苏子峪村户人均收入也由2006年的5670元提高到2007年的7740元。

  与此同时,学校借助基地,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苏子峪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该校生物技术学院教师相继开展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开发出植物源农药,叶面肥、药肥,提升了科研水平,撰写并发表了研究论文20多篇,获得了10多项专利。本科生利用2-3周的时间,深入农村进行实践。几年来,生物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苏子峪调研26班次,500余人次。

  生物技术学院花宝光老师介绍说:“通过这种在实际生产中找课题的方式,一批批学生回到实验室后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作出了出色的成绩。”

  “农村是农业院校学生最好的课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和能力是对农业院校学生最好的检验。”王有年说,通过深入农村,培养了学生学农、爱农意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去基层就业奠定了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生物防治 农业技术推广 杀虫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0-25/164.html

  • 果树服务队人称“金剪子”
  • cctv致富经:宋华兴的天价苹果树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