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宁明农民:养蜂酿蜜 生活甜蜜


     宁明城中镇卧龙小区的邱振修采用转地追花采蜜的放养方式养蜂150群,年产量11250公斤,年产值13.5万元。这是宁明县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特色、规模、效益发展养蜂业,带动千百户农民创下千万产业的一个典范。

     宁明是山区林业大县,地处亚热带,花源十分丰富,有龙眼、荔枝、乌柏、小叶桉、鸭脚木、漆树、盐肤木、野桂花等80多种蜜源植物。据自治区蜂业专家评估,宁明林木资源可载蜜蜂10万群。山区群众热爱养蜂,他们把飞到家中或在山上收捕到的中蜂放到空心树段中,置于房前屋后饲养并世代相传。由于养蜂科技含量低,养蜂户只销售原料型蜂蜜,使得养蜂效益和收入低,养蜂资源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针对这一状况,宁明县决定把发展养蜂业作为山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从资金、技术、流通等方面扶持养蜂户,促使养蜂业逐步向产业化发展。

     为提高养蜂效益,该县一方面组织人力深入全县上千处不同林区,对蜜源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及利用价值进行全面调查,探索出8种主要蜜源植物和50多种辅助蜜源植物的花期规律。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中蜂继箱饲养试验研究,以继箱饲养代替一般活框单箱饲养,并采取一系列调控管理措施, 使中蜂繁殖力、采集力、抗病力、抗逆性、群势得到巨大提高,年群均产蜜量由一般活框单箱饲养的32.5公斤提高到45公斤,增长38.5%。研究改进的继箱体结构的蜂箱,其巢框有效面积为朗式巢框的一半,该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潜力,属区内首创,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已入选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为此,宁明获得了“全区中蜂活框技术推广项目奖”、“全区中蜂继箱饲养试验研究项目奖”等多项荣誉。

     为把养蜂业做大做强,该县还进行蜂种改良。该县畜牧水产局到上海引进了首批优良意蜂。最近又投资20多万元引进良种蜂,使群均产蜜 40公斤的优良蜜蜂逐渐取代了群均产蜜10公斤的野蜂。目前,全县饲养蜂达3000群。同时,该县还开展多蜂种饲养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低投入、高产出的良种蜂饲养办法。该县城中镇新街居民梁志甫养蜂100群,群产蜜45公斤,年产量4500公斤,年产值7.2万元;该县城中镇新街居民陆欢宏转地养蜂30 群,群产蜜75公斤,年产量2250公斤,年产值3.15万元。

     为给养蜂户传授新技术,该县成立养蜂指导站,建立养蜂户档案,对全县养蜂户人数、蜂群饲养量、蜂种、饲养法、蜂产品产量等进行全面记录。同时,多次为农民举办养蜂科技培训班,既在县城培训,也到乡镇培训,还到村屯办班,并组织农民到养蜂大户的养蜂场参观学习,还派出技术员实地指导养蜂户养蜂。此外,该县建设一个有2000群蜂的饲养科技示范园,实施“200户规模养殖”示范工程。根据蜜源植物花期的不同,该县养蜂指导站长年在该县山区周边村屯转地饲养蜜蜂,切实把养蜂示范点建在群众身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样,帮带效果明显。该县养蜂能人邱泽群成立私营企业——泽群蜂业园,饲养意蜂1000多箱,中蜂300多箱,年产蜂蜜60吨,产值60万元;桐棉乡那赖屯农高能、黄杰飞、农洪亮等青年是第一批尝试新技术的学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他们的养蜂效益连年上升,规模年年扩大,养蜂年收入由原先缺乏技术时的400多元增至现在的2万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该屯房前屋后都挂满了蜂箱,全屯80户农民养蜂600多箱,仅此项养蜂户户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那楠乡林地面积75万亩,人均有林36亩,是全国“百佳绿化乡”,发展养蜂业条件极为有利。据悉,该乡林地污染少,所产蜂蜜质量好,外地老板慕名前来抢购,蜂蜜供不应求。目前,全乡养蜂约2300箱,蜂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河北等地,每户养蜂大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

     由于养蜂前景可观,目前该县养蜂户已发展到2000多户,其中重点户300多户,养蜂达2.3万多群,其中拥有20箱蜜蜂以上的养蜂大户约400户,成为广西最大的养蜂县。年产蜂蜜1300多吨,产值2100多万元以上,预计2010年全县养蜂业年收入约2500多万元,纯收入超万元的约有500多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蜂蜜 林地 荔枝 盐肤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