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秭归一群愚公刨出致富路


三峡晚报讯:马营村是秭归县的两个苏区之一。1929年,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秭归县的第一个基层党支部——马云党总支,第二年,这个党支部遭到破坏,50余名革命烈士先后长眠于此。

如今,已解放60多年了,可在马营村支书朱立国看来,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三组、四组、五组,几乎没有变化。为了让子孙后代走出去,村民们或借或贷,自发筹集资金25万元,投入270多人,用了半年时间,修通了11公里的山路。

路不通,村民娶不到媳妇

马营村交通不便。

以五组为例,不要说是硬化过的水泥路了,就是一车宽的土路,也仅仅通到距五组中心点4公里处的陈家院子,剩下的就是一条隐没在灌木丛中的羊肠小道,供村民出行。

“几乎看不到路,路边全是半人高的野草。”宋红珍告诉记者,走在这样的路上,上山扎脸下山扎屁股,有些地方,还需要双手抓着路边的野草或者抠着石缝贴着悬崖慢慢地爬。

这样的道路,也限制着村民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用不上汽车,也用不了摩托车,唯一便捷的就是村民的两条腿加一个背篓。

想买点儿化肥,只能用车运到陈家院子后,再一包一包地背到家;卖土豆,也要先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到陈家院子,再装车;卖头猪也很麻烦,因路不够宽,不能抬,只能背,先将猪五花大绑地捆在一块木板上,放在背篓上,四五个人一人一段轮流着背下山去,有时猪一挣扎,人控制不住,身子一歪,猪就被活活摔死在山下,只能拖回来吃……
村民董玉玲夫妇最近靠在外面做生意挣了一些钱,去年年底买了一辆现代越野车,不想带来一堆麻烦:车只能停在4公里以外的山下,有时睡到半夜会被叫醒,爬半个小时山路去为过往车辆腾路。

这样的山路,还导致另外一个让一些成年男子头疼的问题:他们的婚姻大事无法解决。因为这里的女孩接受不了这里的交通条件,都“逃”到外面去了;外面的女孩一看这样的路,打死也不肯嫁进来。一个60多户的小居民点,就有4个男子不得不到女方倒插门,还有10多人至今未讨到老婆。

要修路,大家一致响应

今年70岁的姜学明是水田坝乡政府的退休干部,现居住在老家马营村五组的校场坝,他是修公路的倡导者之一。

在修路这件事上,这里的村民体现出了高度的统一。当姜学明把准备修路的打算告诉60多户村民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这样的路,我们都走怕了。”村民说。

要修路,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

马营村是一个贫困村,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用所种的土豆和玉米去换,年人均收入只有2400元,除去吃穿住用开支,鲜有剩余。

但是,为了修路,当地村民还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能借的,就找人借;借不来的,就去银行贷款。

姜学明介绍,让他感动的是,马营村五组有六户低保户,平时连吃穿都成问题,但一听说要修路,马上凑了5000多元钱,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借来的。

三组的董祖国,为了修路,到信用社贷了2000元来筹资。“一包化肥才35元,请人背到家的话,光运费就15元。”董说,他大致算了一下,每年请人背东西就要用去将近3000元,路修好后,这笔费用就可以省下来。

一锹锹 男女老少齐上阵

钱的问题解决了,在规划了路线之后,便开始施工。

村民没有去请专业的施工队,因为他们的财力有限,请不起。他们只请了唯一的一台机械设备——挖掘机,这也让村民心疼不已。

“那个东西简直是喝钱的,一个小时要300元!”姜学明伸出三个指头向记者比划,每天,都得扔给这个挖掘机两三千元。

而工人,则是在家的村民。修路时,他们一般都是先爆破,然后用挖掘机将土石方挖开,村民就拿着锄头、铁锹跟在挖掘机后面铲土平路。
“村民那个积极啊,能动的都跑来了!”姜学明说,修路时,村民不管妇孺老弱,都拎着工具跟在挖掘机后面平路,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怕发生意外,姜不想让他们到工地上,可怎么说都劝不回去。

一个上初中的14岁小男孩,一到周末时,就跟着父母跑到工地上,不是拿着铁锹平路,就是搬石头;在水田坝中学当副校长的宋发国,也趁星期天跑到工地上修路,每天下来,这个平时没有太多劳动量的大男人,手上都是五个大血泡。

常年在贵州挖煤的甘春山一家三口,听说家里在修路,便放弃每天近200元的收入向老板请假,带着老婆和孩子赶回家中,在家中修了20多天路,最后煤矿催得紧了,才回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两条腿 灌木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