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点土成金”的带头人


       陈代康,蒲江县复兴乡党委书记。

  2002年,陈代康调任复兴乡党委书记后,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把一个干群关系较差、社会矛盾突出的乡镇转变为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和谐的文明乡镇,把一个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的乡镇转变为一个村容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的先进乡镇。

  如今的复兴乡,平畴万顷,梯田如阶,渠水长流,原来的烂洼地也被“点土成金”。3年来,全乡GDP的增长率为12.8%,达到1.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60元,达到4326元。这里的百姓常说:“土地整理建农庄,农民住进小洋房,果茶花椒兴经济,复兴天天在变样,谁是小康带路人,咱们书记陈代康。”

  事迹回访

  土地整理 “烂地”成金

  在偏远的农业县,只有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才有出路。

  2004年11月起,复兴乡土地整理项目在当地彭和、李营等5个村全面启动。刚开始时,许多群众不理解,认为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陈代康带头深入农户做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干部包户进行宣传解释,并逐田逐地丈量核实面积,一户一户地动员搬迁。不到半年,1500多户农民的老房子拆了,农民集中居住后,大片宅基地变成了耕地。另一方面,又对坡地、荒地、废弃地进行了“坡改梯”改造,原来没有什么用的土地变为了适于耕种的良田。仅这两方面,全乡整理新增有效耕地面积3853亩,2万多亩农田旧貌换新颜。

  由于便于机械化耕作,前往租地搞规模种植、养殖的大业主络绎不绝。很多以前被农民视如鸡肋的烂地,经过土地整理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金土地”。全乡土地整理项目区每亩土地租金,由整理前的50—300元升至200—600元,农民得到了实惠。

  农民失地 不失居不失业

  “土地整理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土地再造,它也是引导农民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陈代康思路十分明确。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结合农民新居工程建设,复兴乡在烂泥沟上规划了柳溪小区、彭河小区、李营小区三个现代化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同时不但为住进去的农民提供人均2500—3000元的建房补贴,还投入1200多万元对3个社区的水、电、路、沼气、通讯、绿化等进行了配套。小区内还实施了社区化管理,村委会、社区管委“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逐步建立起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我们比城里人生活也不差呢。”住进宽宽敞敞、亮亮堂堂的新居,很多曾不愿意拆迁的农民都乐得合不拢嘴。

  “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住在花园洋房里也睡不踏实!”土地流转以后农民的就业和增收,也成为陈代康面临的新课题。结合新居建设,复兴乡修建了专业海椒市场、养殖小区等,以就地转移农民。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吸纳农业产业化项目。目前,复兴场镇至李营村一线发展起了特色精细蔬菜5000亩,复兴场镇至半边街一线发展以茉莉花为主的花卉苗木带3000亩……仅广东村的新西兰猕猴桃种植基地,就吸纳了3000多村民成为产业工人。

  从我做起 帮扶困难群众

  在带领全乡群众抓发展促致富的同时,陈代康一刻也没有忘记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复兴乡三义村的赵维均,五口之家中有四人是残疾人,全家的生计只能靠赵维均拾破烂艰难维持。陈代康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确定帮扶对子时,他主动要求与赵维均结成联系对子。陈代康个人共拿出2000余元作为赵维均女儿的学习费用,其毕业后,又帮助联系就业,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2004年,陈代康为赵家争取到建房补助资金6000余元,为其改建了新房;同时,发动干部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搬进了新居。感激万分的赵维均逢人便讲:“我一家人能够有今天,全靠陈书记的关怀和照顾。”在陈代康的带动下,2003年以来,全乡党员干部共与126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提供致富项目130多个,帮助解决帮扶资金近20万元,帮扶对象中已有7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面积 沼气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