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福建省百姓从吃鱼难,到人均水产品全国第一;从渔民打鱼难以维生,到渔民人均年收入8000元;从渔业产值微不足道,到成为支柱产业;渔家人从家门口讨小海,到挺进远洋撒大网……福建渔业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辉煌。
年前,《渔民之友》栏目组走进福建的一个个渔村,去倾听渔民朋友讲述他们创业的动人故事,去感受渔业发展给渔村经济、渔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采写了系列报道《海西新渔村》。
我们来到莆田市秀屿区石城村,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石城村的渔民兄弟为了能够脱掉头上的“贫困帽子”,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和创新的头脑,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致富故事。
素有“鲍鱼岛”美誉的南日镇是秀屿区唯一的海岛乡镇,也是福建省内的第二大岛,它位于兴化湾和平海湾交汇处,距台湾新竹港72.89海里。这里地理位置独特,水质清新、水温适中,独特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天然的鲍鱼养殖圣地。“南日鲍”就是南日镇的自主品牌,这种鲍鱼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味道鲜美独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物质,以接近野生的绿色食品而饮誉天下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南日鲍”由此得名并逐渐声名远扬。
“南日鲍”好吃,可是如果没有魏九富,今天我们可能就吃不到这种独具特色的鲍鱼了。南日岛万峰村的养鲍第一人魏九富可是南日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接受专访时,他就告诉我们,别看这小小鲍鱼,养殖起来可是颇费周折。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养鲍鱼的时候,这些从山东运回的“小家伙”在莆田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用魏九富的话说,当时恨不得撒手放弃。说实话,第一次尝试鲍鱼养殖的魏九富没想到这小小鲍鱼的背后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大学问,结果显而易见,小小鲍鱼在他的折腾下成活率是低的可怜,这种窘困让不少魏九富身边的乡亲看了笑话。
养过鲍鱼的朋友都知道,这鲍鱼可不简单,它被称作是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它很金贵、很娇气,既耐受不了高温又抵挡不了低寒,生长温度在8 摄氏度至28摄氏度。莆田的夏天,海水是“热浪滚滚”,加上沿海台风比较多,这些看似恶劣的条件让鲍鱼养殖是难上加难。魏九富就说,往往一场台风就会给普通的养殖户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然而,魏九富却不相信失败,在他养殖鲍鱼的过程中,虽有挫折,但是他身上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头。用他的话说,就是“只要亲眼看、现场学、胆子大,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魏九富介绍说,鲍鱼养殖的“三高”:高收入、高风险、高投入。在了解鲍鱼养殖的条件后,引入山东鲍鱼苗进行试验,当时很担心会失败,毕竟和山东的养殖条件不同,当时的养殖成活率才50%。魏九富还介绍了自己的发家过程,特别讲述了自己养殖鲍鱼的诀窍,那就是依靠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大胆试验。
“大胆”的魏九富真的富了!这可让乡亲们羡慕不已。一股养鲍热情在村里村外蔓延开来。这几年,南日镇养殖海区不断扩大,已经有上百家养殖户开始养殖鲍鱼,鲍鱼种苗繁育场更是遍布整个海岛。2008年底,秀屿区的鲍鱼产量5067吨,产值8亿元,占福建省全省的22.1%,而南日镇的产值就占了近5亿元。
鲍鱼养殖不仅要胆子大,更要有技术作为保障。在魏九富的积极倡导下,镇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有关水产科研院校的专业人员在镇里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实用技术讲座,丰富了全村养殖户的水产养殖知识,提高了大家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镇里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送多名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镇村干部到厦门水产学院脱产学习。现在,这批科技骨干已学成归岛,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养殖户生产,为渔民乡亲们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病害防治等服务,深受大家的欢迎。
魏九富致富后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当地政府给予很多的宣传和支持。村民们开始争先养殖鲍鱼,现在村里其他乡亲也一起富了。
小小鲍鱼带给南日镇的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2007年,“南日鲍”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量认证后,南日镇随即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南日鲍”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2008年6月,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成为莆田市第一件水产类证明商标,这也是福建省第一件水产类证明商标。南日镇的致富故事还上了电视,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致富经》等栏目就对南日鲍鱼养殖进行专题报道,南日鲍鱼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南日镇乡亲的腰包也在不断鼓起来,这段传奇致富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6-12/2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