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营水利改革让沂源这个十年十旱、无客水流入、山区面积占90%以上的县变得满目翠绿!”山东沂源县水务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该县推行水权改革,节水灌溉,农业用水负增长,成为发展低碳农业、富裕农民的新亮点,使590处“死潭”重新涌动,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效用。
沂源是全国林果百强县之一,全县共有优质果品面积70万亩,年产果品13亿公斤。随着果业用水量的不断扩容,水资源缺乏、浪费的现象也日益突出。沂源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采取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对集体水利设施进行了改制,由过去集体的公用水改为个人经营的市场水。
根据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的实际,他们探索出以挖蓄并用适合农户自己发展的“四小”水利发展模式,即小水井、小水池、小谷坊、小水窖。为调动农民投资水利的积极性,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承包谁治理,谁配套谁受益”的办法,由县水务部门帮助规划设计,农户每发展一处水利工程,按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并以水泥为“发面引子”,拉动农民投资投劳。
西里镇五里沟村王林成的葡萄园里,地头有一露出地面呈方形的水泥顶盖,里边安有一块水表,用2寸塑料管把水引出,在管头安上喷雾头,阀门一开水便喷出。主人王林成笑容满面地说:“分户计量不仅增收有保障,更主要的是节约用水,降低了成本,这法子真好啊!”到目前,全镇已安装地头水表2000多只,全镇累计节余资金52万元。近几年,该镇利用节省的水费新建、扩建、巩固、改造工程29处,扩大水浇面积2.1万亩,同时还解决了1.2万人的吃水难题。
该镇打破过去谁建谁管、浪费水源的旧格局,由分散型管理变为集约化管理,全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实行“一户一表”制、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长期发挥效益的管理办法。村村成立了管水小组,24小时供水,既方便了农户,又使经济树木适时喝上“计划水”,大大增加了农民增收的保险系数。现在浇1亩地只需20立方水,比以前节水四分之一,水费也由过去每亩120元降到了20元。
水利设施承包对沂源农民来说已不陌生,让人倍感新鲜的是,水利设施承包不是竞标承包费的多少,而是承包的年限。
该县的山东头村集体出资打了一眼深井,上水量每小时40立方。这眼井完全可为本村经济园林撑起增收的一片蓝天。然而,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深井没有配套设施,村民只好望水兴叹。为了让深井发挥应有的效益,村里依照收回成本的核算年限进行了由“标的”为“年限”的承包。村民杨富才以11年零8个月中标,获得了水利经营权。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3000多米管道开挖和铺设。水通后,农民干劲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全村破天荒地发展起苹果、葡萄等经济园林400多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5-26/2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