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远赴他乡拜师学艺 15年种菇走上致富路


 


向川正在摘磨菇

 

为了发展磨菇产业,他先后到重庆、福建等地拜师学艺、考察市场。向川,石会镇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15年来凭着执着的信念,不断探索种菇技术,从年产磨菇不足3000袋发展壮大到6万袋,实现年产值30万元,成功走上种菇致富路。

 

萌生种植磨菇念头

今年42岁的向川,上个世纪90时年代初,他从黑溪镇举家搬迁到石会集镇居住。由于在当地没有田土,为了生存,他和妻子租赁3亩土地以种菜谋生。

头脑精明的他在市场上销售蔬菜的时候,细心地观察着人们买菜时对品种的需求,发现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蔬菜已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酷爱学习的他,一次在杂志上看到磨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颇受人们的喜爱。因种植磨菇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是一种高效产业。于是,他萌生了种植磨菇,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妻子邓琼香后,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种菇信念。

远赴他乡拜师学艺

说干就干。1995年,向川租用当时石会农机站的2间木质房屋,购置一些简单设备后,便开始尝试种植磨菇。由于不懂技术,他边干边学,不但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还经常虚心向种菇大户请教种植技术。慢慢的,他掌握了制种、培料、装袋、采摘等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当年,夫妻俩采用塑料袋方式种植磨菇3000袋,实现产量500公斤、收入1.5万元,初次偿到了种菇的甜头。

如何才能提高磨菇的产量和品质,在当地磨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直是向川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为了提高种菇技术,他先后到成都谢洪食用菌研究所、福建农业研究所菌草研究室拜师学艺。“种植磨菇,技术很关键。我到成都和福建等地培训、学习,不但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发展食用菌的市场行情和前景”,谈到自己孤身一人到重庆和福建学习磨菇种植技术,向川对自己当年的这一决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年产磨菇10万公斤

学到技术后的向川,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出售的磨菇色彩鲜艳、品质好,颇受市场青睐,种菇规模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2007年,他投资25万元修建了2楼1底占地120平方米的房屋,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种菇致富能手。

近日,在一位工人的指引下,笔者来到了向川种植磨菇的厂房。在关后社区3组老319线公路边,只见一幢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屋顶盖着茅草的厂房映入眼帘。笔者看到,厂房由水泥砖和土墙砌成,四周用黑色的遮阳网覆盖。厂房内约3万个菌袋分层堆放在由竹子制成的竹架上,最底部的架子距地面高度约有20厘米,一朵朵鲜嫩的磨菇露出绽放的笑容。向川一边采摘磨菇,一边哼着歌曲,享受着收获的喜乐。“采摘也有讲究,如果采摘磨菇的直径过大或过小,就不好卖了。今年,已采摘1万公斤,市场销路很好,全年采菇10万公斤不成问题”,向川一边采摘磨菇,一边乐呵呵地说。据初步估算,10万公斤磨菇将收入30万元,除去成本后至少净赚15万元。

积极探索桑菇模式

“蚕房闲置的时候可以用来种植磨菇,提高蚕房的利用价值;桑枝可以用来制作菌料,增加收益”,说起桑菇产业发展模式,向川讲得头头是道。

据了解,将桑树的枝条用锅炉高温消毒后作菌料,再把菌种放进菌袋内,30天左右就能出菇。随着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全面启动,向川正在积极探索桑菇产业发展模式,壮大磨菇产业。“我们将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协会,注册商标,走品牌发展的路子,将磨菇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周边500余村民走上桑菇产业致富的路子”向川满怀信心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蔬菜 萌生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