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输出一人,兴旺一家,带动一批,致富一方。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安定人民走南闯北,做工经商,挣票子、活脑子、想法子、开铺子、办厂子、闯路子……劳务经济日益壮大,劳务产业蓬勃发展,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2009年,安定区输转劳动力9.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95亿元。

“泥腿子”闯出产业路

樊军,家住偏远的新集乡坪塬村下岘社。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生活贫困。1979年,由于家庭困难,他和许多同伴们一样,被迫辍学。因为难以忍受辛勤劳作和饿肚皮的煎熬,他开始收破烂、进砖厂、卖柴禾。凭着天生那股犟劲,他闯荡市场,磨砺人生,从倒赔钱、不赚钱到赚小钱,从抱砖块的小泥工到操作砖机的大技工,从小打小闹到学经验学管理承包砖厂,从一次次的跌跤失败到懂经营善管理的行家里手,他说他的变化“翻天覆地”,他说他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他做大了实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办砖厂,资产数百万元,每年为本乡富余劳力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年创劳务收入480多万元。

昔日泥腿子,今朝大老板。和樊军一样,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打工者越来越多。“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能人带动型已成为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据统计,2009年安定区659名劳务经济能人,带动着周边2.4万名农民群众务工就业。

人向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区劳务办主任韩蛟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劳务输出已经在安定区形成气候。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发挥比较优势,适时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了对劳务工作的领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制定劳务工作规划,为全区发展劳务经济指明了方向。”

安定区劳务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一条与严酷自然条件艰苦抗争,顽强拼搏、摆脱贫困的路;是一条适应新环境、紧跟新形势、艰苦创业的路;也是一条不辍求索、开拓创新、致富奔小康的路。

“小培训”促进“大输转”

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劳务培训和组织输转相互促进。安定区劳务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由季节型向常年型、由分散游离型向组织规模型的转变。内官营镇陡寨村农民杨学武早年就进煤窑、抱砖块、扛水泥袋,脏活累活都干过,吃尽了没有技术的苦。后来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劳务技能培训班,学得了烹饪厨艺,十里八乡做饭炒菜,收入连年翻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尝到技术甜头的他又参加了汽车驾驶培训,买了辆车自己跑运输,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要求,安定区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加大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政府主抓技术技能培训,增长农民才干。利用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发挥劳动力培训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基地带动、部门联动、社会齐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把富余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让更多的农民凭借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围绕打造“安定技工”劳务品牌,不断创新技能培训,逐步完善服务体系,2009年政府组织培训劳动力2.9万人(次)。

依托定西理工中专和机电工程学校,该区与上海、深圳、浙江、江苏等地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按照市场需求,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铁路乘务、航空地勤、汽车维修等骨干专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实训,安置就业毕业生2670人,到企业顶岗实习2726人,职教毕业生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6%。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3130人,对5000名“两后生”进行了引导性培训,对部分“高中后”学生实施了技能培训并安置就业,开创了校企合作培训输转的新局面。

争取项目投资186万元,建成了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和内官营、口、西巩驿、李家堡4个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已发布用工信息75条,咨询、登记、转移人员3620人。举办电动缝纫、建筑、装饰、建材、铁路勘探等工种的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267人,引导性培训2430人,有组织地输转务工人员2860人。

“凤还巢”壮大创业经济

按照“换一个脑子,练一副胆子,挣一笔票子,开一个铺子或办一个厂子,走出一条致富路子”的“五子登科”要求,安定区劳务产业不断由“走出去务工挣钱”向“积累资金技术创业”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劳务收入 农民群众 引导性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