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鸡叨地”变成了“聚宝盆”


“这两亩‘鸡叨地’,自种上两棚蔬菜以来,年年纯收入都在4万块钱以上。”永城市茴村乡崔庄村蔬菜种植能手邢文标告诉记者。

  被邢文标称作“鸡叨地”的责任田就在他们村头西北角,与村庄紧挨着。邢文标说,没种蔬菜前,自己一直都为这二亩地头疼。不管种啥庄稼,只要庄稼苗一出土,就被附近农户散养的鸡叨、羊啃了个精光,一点办法没有。看着村里好多人家把良田都种上了菜,他觉得这“鸡叨地”有希望了。2005年,他也种了两棚菜,如今这“鸡叨地”比好地还好:离家近,管理起来方便!

  3月11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苑郑民一行专程来到崔庄村调研科普基地建设情况,对乡、村负责人积极带领群众走依靠科技种植蔬菜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崔庄村位于永城市区东北约10余公里,全村有1836口人、1900亩耕地,其中1250亩耕地种植了温棚蔬菜,仅此一项人均年纯收入达8500元。该村是商丘市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五类十大基地”之一、省级农业科技示范村。崔庄人以菜促农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自2003年蔬菜种植技术协会创建以来,他们村种植莴笋、辣椒、西红柿、茄子、大葱、豆角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通过农民经纪人队伍销往周边省、市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2500户,种植面积7000多亩,产值1亿多元,人均收入达2万余元。

  采访中,茴村乡党委书记宋继彪告诉记者,多年来,农民一直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收入较低,200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如何才能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在这个方面,乡里没少动脑筋。

  如何才能转变传统观念,理清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农民单纯依靠种粮,难以致富,应该面向市场,彻底转变传统思想,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观念。茴村乡一班人很快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

  通过考察论证,发现种植反季节蔬菜颇受市场青睐。乡里决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靠科学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全力打造高标准、高效益、上规模、上水平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农民增收,实施强乡富民工程。经过大力宣传与推广,目前全乡已涌现出崔庄村、苗庄村、石桥村、梁庄村等13个蔬菜专业村,蔬菜面积发展到7000多亩。

  为切实解决农民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他们实施“信用工程”,多次聘请省、市专家讲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还对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等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形成无公害蔬菜品牌。乡主要领导多次外出考察联系销售业务,并组织一批经纪人专门跑销售,与10多个城市建立固定销售点。“销售用电话,卖菜不出村,客商自上门,菜农无忧心。”菜农张长民的这几句顺口溜,说出了菜民朋友的心里话。

  种地难、就业难、致富难,很多地方都这样喊,崔庄村成功的实践,诸多难题都得到了攻克与破解。出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的张彦春认为,种地不再难。采取传统种植,比如种植小麦、大豆,减去成本,一般亩收入800-1000元,收入不高。而温室蔬菜,使亩收入达到2万元,提高了20倍之多!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大胆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力求“反季节”高效益,就能让黄土地变成“金窝窝”。

  就业不再难。农民工就业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难点。而崔庄村的农民为什么只顾“猫”在家中创大业,没有外出打工的?这就告诉我们,不外出打工照样能就业,能就好业,关键在于要有好思路,要会干。在家就业能致富,何必外出去打工。

  致富不再难。崔庄村与其他一些村庄,同样都是在豫东黄土地上,所不同的是,如今崔庄人找到了新的增收致富门路,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生产基地 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