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她让楠竹成了财富竹


2006年3月16日 北京农展馆

  2006年3月16日是第四十一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召开的第一天,从早上到现在,张闪星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除了忙着出售自己的产品外,她还会抽空去看一下别家的工艺品。

  张闪星:“有些都是特别另类的,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拿去参展的,很贵的,没有市场化,一幅竹简刻在那里跟我们差不多的东西。我们也许是100块钱,他也许就是一两万,或者几千块钱摆在那里。”

  虽然价格相差甚远,但是张闪星的展位前总是比别家更热闹一点。对比其他家工艺品的高价格后,她决定利用自己的原料优势生产更多适合大众的低价位产品。

  张闪星:“也许他们以前把这种产品就当做一种很贵的艺术品在卖,实际上这个东西资源是当地的,我觉得没有那么贵,我觉得可以市场化。”

  张闪星做的是竹子生意,她的竹子工艺品现在已经发展到竹简、竹雕、竹编、竹筒等大大小小上百种样式,2005年她靠出售竹木工艺品年销售额达到两百万元。此次她参加展会并不只是为了产品销售,更多的是想看看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流行样式。张闪星之所以这么关注这次的展会并极力参加,缘起于三年前另外一次展会给她的生意带来的巨大影响。

  2003年,第四届全国竹文化节在张闪星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召开,对这个文化节,张闪星起初并没有多加注意。

  张闪星:“他们说有这样的一个文化节,问我们要不要参加,当时反正当地的收费很少,我们觉得也就去吧,就这样的,抱着一试的心理。”

  张闪星家住湖北省咸宁市横石镇,当地有上千万亩竹林,也有不少的楠竹手工艺人。1998年,张闪星用做礼品生意攒下的三万元钱租下了一个废弃的厂房,请了几位老艺人,一个月后,第一批产品做了出来。

  张闪星的丈夫贾一凯:“开始就是日用的,什么碗呀,喝水的杯子,装茶叶的筒子,就是简单一点的,比较低级一点的工艺品。”

  最初两人将产品放在当地各旅游景点销售,由于景点客源不太稳定,淡季时销量很小,让张闪星没想到的是,此次文化节成了自己竹子生意的一个转折点。竹文化节上,张闪星的几乎卖光了自己一年的库存。

  文化节销售员:“我记得一小时好像营业额就5000元钱,非常快,人太多了,几个人都搞不过来。”

  不仅产品卖得好,展会上为数众多的厂家的各种竹工艺品引起了她更大的关注。

  张闪星:“我记得南方有60多家吧,好像有几十家类似这种的大小厂商,还有一些做过出口的,我觉得有些东西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这是张闪星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工艺品展会,最大的收获是开了眼界,看到别人的竹工艺品,张闪星才意识到自己加工的楠竹工艺品仅仅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张闪星的舅舅:“开始做的东西,不可能一开始发展那么快,产品比较单一,这个产品太单一了,销售也就相对来说也差一点。”

  受展会的启发,张闪星回到家立刻准备开发竹简,她先是从一家倒闭的台商那里进了激光打印设备刻竹简,接着又四处寻访知名的手工艺人进购竹雕,并与其签订常年的供货合同。在逐步充实种类的同时,张闪星开始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从文化节过后,她便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走出大山,将自己的竹工艺品卖到全国。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觉得这要发展,怎么发展呢,卖得这么火,怎么发展呢,我们一想三个地方,我们走出去,三个地方,第一个去北京,第二个我们想去上海,第三个去深圳,这三个地方,我们选一个,最后还是我们选的到北京去。”

  记者:“为什么呢?”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我觉得北京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而且最关键我想北方没竹子。”

  张闪星:“觉得北京的话,是一些精英的集合,然后是一个文化古都,又有2008年的奥运在这里举行,然后这里的老外比较多。”

  为了慎重起见,2004年初,二人先后三次进京考察市场,还特意带了些产品在前门搞起了市场调查。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当时我们刚刚把这个摊摆出来的时候,就围了一大堆人,就有一个女的,她一过来说你们这个多少钱,我说80块钱,她马上就要买,我说不好意思这个不能卖,我们在这里做市场调查的,我就带了一个,卖了我就没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风干 竹木 竹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