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蘑菇铺就金光道


四月的圩乡南陵县许镇镇,远远望去,遍布在田野的蘑菇大棚,宛如大草原上的蒙古包,有零星的、有成片的,形成水乡一道靓丽的风景;趋前一看,只见菇农们正在将刚刚采摘下来的洁白如雪的蘑菇,一篮篮、一筐筐地装车,丰收的喜悦写在他们的脸上

  提起许镇蘑菇种植业的发展,菇农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曾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膺“省级企业型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朱国清。

  朱国清最初结缘于蘑菇,是上世纪90年代末,全县大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际,他被抽调到原东塘乡蘑菇发展办公室,专门从事示范推广工作。勤于学习的他跟着福建来的技术人员后面,学会了一整套的蘑菇栽培、管理技术。可是开船就遇拦头风。2000年受市场行情影响,蘑菇价格急剧下跌,菇农种植效益滑坡,连原先由福建人承包经营的4个大棚也被废弃了。全乡蘑菇产业处于十字路口。

  “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候要能站得出来!”朱国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稳定人心,他顶住家庭压力、冒着风险,自己承包了福建客商放弃种植的4个大棚,同时积极向外拓展销售市场。2001年,不仅自己种植的4万平方尺蘑菇获利8万多元,还帮助菇农外销蘑菇150吨,朱国清成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典型。为了引领更多的农户走发展蘑菇之路,他决定在降低成本、拓展销路上做文章。2002年,他通过多方联系,引来福建客商投资40多万元兴办了一个菌种厂,培育高产优质菌种供应给周边菇农,仅此一项就可为菇农减少成本10余万元。针对蘑菇鲜货难贮存这一问题,2004年,朱国清创办了南陵国清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一条盐水菇加工生产线,一条自动罐装生产线,走蘑菇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之路。目前,他申报的“国清”牌双孢蘑菇商标已正式注册,不仅在南京白云市场、上海北市市场设立“南陵蘑菇专柜”,而且还打进超市。年加工盐水菇400余吨,销售鲜菇100多吨,既解决了农民发展蘑菇后顾之忧,又使得自己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共产党员朱国清没有忘记利用自己的技术对困难群众实施帮扶。原东塘乡特困户刘根新,爱人久病不起,朱国清不仅借钱帮他建了一个蘑菇大棚,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使刘家很快脱贫致富,盖起了新楼房。民一村坝刘村民组刘天龙生活较为困难,朱国清得知其发展蘑菇的愿望,便鼓励他试种了一个大棚,当年就赚了四五千元。由于朱国清创办的龙头企业提供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全镇的蘑菇从最初的几十万平方尺到如今六百余万平方尺,可解决3000多名劳力就地打工,农民种菇可直接获得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蘑菇 大棚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