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常玉阁:养殖灰雁奔富路


       敢为人先,大力发展灰雁养殖;扩大规模,特色养殖的路子越走越宽。六旬老农常玉阁依靠灰雁养殖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现年65岁的常玉阁是丰润区刘家营乡前刘家营村农民,种过地、经过商,是村里有名的“能耐人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常玉阁从网上了解到湖北、北京、山东等地有人养殖灰雁获得成功的消息后,也萌生了养殖灰雁的念头。于是,他专门到山东进行考察,了解到灰雁养殖是一个市场前景好、投资小、容易饲养的好项目,并学习掌握了养殖技术。2006年8月,他拿出多年积攒的6万块钱,从湖北武汉引进了300只雁雏,租下一个占地2亩的农家小院,尝试着进行庭院饲养。

  灰雁属草食性动物,食物以秸秆、花生皮、杂草为主,饲喂方法简单,且抗病力强,成活率非常高。尽管如此,常玉阁还是通过上网搜索、订阅专业书刊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灰雁养殖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养殖实践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他都要观察雏雁的饮食、健康情况,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常玉阁的精心呵护下,灰雁茁壮成长。由于灰雁肉质鲜美,富含氨基酸,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仅当年,就销售灰雁100 只,获利2万元。初试成功,大大激发了常玉阁扩大灰雁饲养规模的信心。

  2006年,常玉阁多方筹措资金16万元,在这区王官营镇下水路村租下了一个占地9亩的废弃学校,作为育雏场。又在该村村南承包了12亩荒坡地,建成了养殖基地,进行围栏式饲养。并配套建设清水池,放上鱼,供灰雁游水嬉戏。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还利用农村土炕孵化雁雏获得了成功。从此,常玉阁的灰雁养殖实现了自繁自养,不但减少了成本投入,而且降低了养殖风险。在养殖过程中,他严把科学饲喂、防疫灭病、良种选育三个关键环节,使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市最大的灰雁养殖基地。目前,灰雁饲养量达1.2万只,其中种雁2000只,各地收购客商也纷至沓来。

  虽然常玉阁的灰雁养殖场已初具规模,但他并没有满足,正盘算着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下一步将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向农户提供雁雏和饲养技术,逐步把自己的雁场发展成为当地的灰雁繁育基地、供应基地,形成特色产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基地 花生 萌生 筹措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