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cctv致富经:种瓜只为要瓜子


 



        记者到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采访的时候,当地已经下了一个星期的连阴雨,虽然冒雨,村民们还是忙着到地里采收一种叫吊瓜的东西。

        记者:“里面那个黑的是什么?”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于基敏:“这个是瓤,中间是瓜子,有一层薄膜包着。”

        记者:“像泥巴那个是瓤?”

        村民于基敏:“是瓤。”

        记者:“这个瓜子直接能吃吗?”

        村民于基敏:“现在也可以吃,炒熟了,加工以后也可以吃。”

        每年的9、10月,这里的村民都开始收获、加工吊瓜。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李琳:“这个籽二十多元钱一斤,皮也能卖5块钱一斤。”

        记者:“那你们一天能摘多少?”

        村民李琳:“一天光扒籽能拔个四五十斤。”

        市场上的普通瓜子不过几块钱一斤,吊瓜子为什么每斤能卖二十多元?这些瓜子卖到哪去?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呢?

        2004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甘元村来了一个叫张光学的人,他在村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叫吊瓜的东西,并且声称只要种上吊瓜,一亩地就能收入三四千元。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刘明喜:“我想一亩地能产三四千块,我感到很惊奇,在我心目中产生怀疑。”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何贞贵:“因为这个东西咱没看过,他说的再好,我们不相信。”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王明亮:“心里很有想法,这个吊瓜在我们当地是不是能种,是不是有产量,我一直抱着怀疑这个态度。”

        虽然吊瓜是个新鲜玩意,但是,大家对张光学都不陌生,他上世纪90年代就背井离乡到江苏宜兴打工,后来,张光学和妻子在江苏办起了一个保温材料厂,在那里,张光学发现当地有一种没见过的瓜子卖得很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支书张光学:“我看那个效益蛮好的,在我去的时候,96年期间,我就打听到吊瓜是香港的老板过去收的,当时收到80块钱一斤。”

        吊瓜又叫栝楼,原产于江苏、浙江一带,本来是野生的,当地人把里面的子取出炒制之后,发现味道很香,开始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最初一斤瓜子能卖80多元,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逐渐降到20多元一斤。

        张光学回村是有原因的,平桥区的乡政府把他从江苏请回来当甘元村的村支书,让他回乡带动乡亲们致富,没想到,自己刚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村民们就开始怨声载道。连自己的妻子也和自己对着干。

        张光学的妻子方国凤:“要不然把厂子卖掉,回到村里,他说你带着厂子干,两头跑,我说你真要去村里,我说咱们两个就离婚,最后我就要挟他。”

        张光学骑虎难下,他只好把保温厂交给妻子打理,自己硬着头皮回村当支书。2005年9月,正是村里忙着收水稻的时候,他自己拿出二万多元,在运输公司租了两辆大巴车,带了64个村民免费参观浙江长兴的吊瓜基地。

        浙江省长兴县是我国最大的吊瓜生产基地,张中明是当地最大一家吊瓜子加工厂的负责人,经过加工之后的吊瓜子每斤售价在三四十元,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一直供不应求。

        张光学并不是要打无准备之仗,他在发动村民种植之前就和张中明商定了种植回收的协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生产基地 水稻 花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