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每年冬天,当有的农民“猫”在家里足不出户享清闲的时候,白广银总是在外面忙碌着、奔波着。春节前,他还每天忙着一车车地往家拉羊粪。问及他拉这么多羊粪干什么用,他笑呵呵地说:“开春种地用。”
白广银是达茂旗乌克镇的一位普通农民,今年54岁了,2003年冬,在外打工长达16年的他回到村里,投资13.6万元,承包了别人因赔钱而弃包的300亩贫瘠水浇地,主要用于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五年来,在种植经营马铃薯的生产实践中,他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走出了一条从粗放经营到科学管理、从盲目生产到订单生产、从商品薯到种薯的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由亏损到盈利、由低效到高效的经营转变。2004年,亏损6万元,2007年,盈利30万元,2008年,因气候原因减产,亩产仍达3000斤,盈利12万元。五年下来,年平均盈利12万元。白广银成为了达茂旗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和富裕户。
规模化种植 基础设施要搞好
2004年,白广银刚承包300亩水地之初,虽不能说白手起家,但也十分艰难。不要说没有大型机械了,就连普通农具也不齐全,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耕地坑坑洼洼,耕作难度相当大。从播种到起收全部得雇用农机具和人工,不仅开支大,而且贻误农时,该种时种不下,该收时又收不上,收益低。一年下来,仅雇用农机具一项开支1万多元。按老白的说法就是把一辆新四轮车赔出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老白除了向银行贷款外,甚至不惜高利举债,购置了四轮车、播种机、深耕犁等基本农机具。后来随着经济的好转,又陆续新增了小型点播机、装卸机、半移动喷灌,更新了变压器、水泵,新修了输水管道,整修了马铃薯贮窖、网围栏等。五年来,累计投资24万元用于购置农机具和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如今,他家的马铃薯从播种、培土、浇灌、锄草到起收,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庄稼一枝花 全靠粪当家
白广银承包的300亩水地,土头薄、肥力差,要想获得高产,仅靠化肥是不行的,以前的承包户就是因为大量施用化肥,导致产量一年不如一年。老白吸取了前任承包者的教训,改大量施用化肥为农家肥。2008年,施用面积达到了200亩,亩用量达到了9立方米。五年时间里,不算自产的农家肥,每年仅购买羊粪一项开支就达3万多元。通过几年的改造,老白的耕地越来越有“劲”,种什么都能茁壮成长。老白介绍说,为了验证农家肥的效果,2007年,他专门将施化肥和施农家肥做了对比。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施用农家肥的亩产达到5000斤,比施用化肥多出了近2000斤。
要想产量高 良种是关键
说起种子问题来,老白可是有过深刻的教训。2004年,他听说大西洋好卖,就以每斤0.6元的价格从集宁调回大西洋种薯5万斤,结果没等播种就烂掉1万多斤。播种后缺苗断垄,生长参差不齐,辛苦一年200亩马铃薯只起了13.6万斤,平均亩产只有680斤,每斤只卖了0.36元。总算账最后净赔6万元。这次失败使他认识到了良种的重要性。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从旗里的塞北铃薯业公司购买2亩左右的脱毒微型薯自己繁种,第二年扩大到20亩,第三年即可满足200亩大田用种。几年来从未中断,从根本上解决了种薯问题,不仅产量上去了,而且质量也提高了很多。
无论买卖大小 诚信质量是根本
诚信待人,质量取胜是白广银为人做事的原则。老白的儿女都在外地上学工作,每年从播种到起收,他和老伴都需要雇工,农忙时多达40多人。在对待雇工上,老白很舍得花钱,曾经外出打工16年的他,深知打工挣钱的艰辛。他除了保证雇工吃好、住好、发较高的工资外,还配备了雨衣、水鞋等劳保用品。这样一来,雇工们心情高兴,都把他家的事当作自家的事。在对待客户上,他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绝不以次充好,并对客户做出质量承诺。每年马铃薯开花期还邀请客户前来现场考察。根据客户要求,他逐年改进栽培措施,例如,加大种植密度,控制过大薯块等,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经过几年合作,老白取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且还与他们建立起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实现了互利双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5-15/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