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


2008年11月1日,温州在一层薄薄的雾霭中苏醒,开始了新的一天。同样是在11月1日,1986年的这一天,温州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事件,有人放出话来要在这天开办一家民间城市信用社!在当时金融是禁区,个人不能涉足,这个消息一传出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九三学社温州市委原副主委 宋承先:“扰乱金融是刑事重罪,是要判刑的。”

温州日报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沈绍真:“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政策,他们说你如果敢开,我们就来查封。”

这个大胆的温州商人是谁?竟然异想天开要闯入金融行业,一时间温州市民议论纷纷。

市民:“温州人胆子大,人家说温州人的头发是空心的,脑子特别会动。”

市民:“他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没有这样的胆量,说明他思想超前。”

要开城市信用社的人就是他--杨嘉兴,当时各方面的压力让他进退两难,如果照常开业,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但要取消开业,他将失去经商最重要的东西--信誉。

杨嘉兴:“这件事情已经办到这样了,已经来说没有退路了,老百姓也知道这件事,如果不开的话再开就没有意义了。”

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杨嘉兴究竟会何去何从?他为什么要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开办城市信用社呢?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风光秀丽。杨嘉兴就出生在温州市鹿城区,初中毕业后他在一家街道工厂上了班。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在中国大地吹起,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纷纷开始创业,打火机、编织袋、纽扣、服装、电器等,只要是能赚钱的小商品温州都有人做,“家家是工厂、户户响叮当”是当时温州民营经济的写照。

杨嘉兴那时已过而立之年,他也选择了自己创业,办了一个小机电厂,生产电焊机、充电器等。1984年10月,杨嘉兴接到山西一家企业的订单,对方要订购价值十几万元的产品,业务来了,杨嘉兴的烦恼也接踵而至。

杨嘉兴:“业务是接了的,就是生产不起来,没有办法投入买原材料这个钱。”

购买原料需要6万元,当时对于杨嘉兴来说是笔大数目,放弃这个订单他又不甘心,思来想去他决定到银行去贷款。

杨嘉兴:“他们说没有给私人企业贷款的业务,只有给国有企业贷款的。”

当时我国的银行体制刚刚经历了一番变革,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既承担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改革开放后,从1979年到1984年,国家陆续成立了农业、中国、建设、工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则成为以金融管理为职责的中央银行。当时四大专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原温州市分行副行长 应健雄:“省里给我们的资金一年五百万元的信贷规模用于搞个体,当时有思想框框不敢贷,这个也不能贷,那个也不能贷,要求很严格,最后这五百万元只用掉了五万元钱。”

贷款难不是杨嘉兴一个人的遭遇,当时温州市的个体私营企业很多都遇到了资金难题。没能从银行贷到款,杨嘉兴急得团团转,最后他实在无路可走,就狠下心向别人借了高利贷,月利息达到三分。高利贷解了杨嘉兴的燃眉之急,这次经历也让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个体私营企业有借贷需求,自己能不能办个银行,专门面向他们贷款呢?

杨嘉兴:“我认为这是一个商机,金融是百业之王,社会也很需要,我想我们自己要办一个这样的金融机构,为我们这样的企业服务,那肯定是方便得多。”

杨嘉兴立即跑到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咨询,可人家一听就把他拒绝了。

中国人民银行原温州市分行行长 吴鸿鸣:“个人不能办私人钱庄,私人钱庄不能搞,到现在为止这个口都没有开。”

虽然吃了闭门羹,杨嘉兴却并未死心,他一边经商一边密切关注着金融行业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因为从国有银行贷款很难,资金需求强烈,而温州人自古有从商的习惯,有着充裕的民间资本,因此当地出现了地下钱庄,进行高息放贷,被资金困扰的个体私营企业只能饮鸩止渴。

温州市委原副秘书长 宋文光:“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占的比重也很大,1986年的统计,全市个体工商户有14万多户,雇工8个人、资金3万元以上的私人企业,据我们调查有8000多家,这么大的民营企业它没有银行贷款,也没有国家投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办公室 处理 其它 试验区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