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地下存一年价格翻一番


每年的霜降前后是山东大姜成熟的时节,2008年10月,记者来到莱州市沙河镇,正赶上农民忙着收姜,话还没说上几句,人就忙着要走。

曲广新:“好了好了,耽误干活了,今天下午我要把姜都收家去。”

大姜亩产在7000公斤左右,一天下来一个种姜户能收获一两万公斤。可待了大半天,记者发现,种姜人多,来买姜的客商却寥寥无几,而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让人意外。

曲东奎:“不急着卖,没一个想着就是赶紧卖了,没有一个。”

记者:“现在不着急卖?”

曲广新:“不着急。”

可这一车车的大姜不卖又是被拉到哪去了呢?

在沙河镇不少地方都有这样成片的井口,老乡们说这些可不是水井,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记者决定探个究竟。

记者:“这是用人力的还是用电的?”

曲东奎:“用电,像坐电梯一样。什么也感觉不出来,和坐电梯一样一样的。”

原来这是存姜的姜窖,储藏室距离地面六米,地下宽5米,一个姜窖能储存一万两千多公斤的大姜。新姜挖出来要在窖里进行一个重要的过程——回茬。

曲东奎:“这是今年十月中旬的姜,还有一定的芽子,这是存了一年的陈姜。为什么要存呢。这个新姜一个是水分大,口感也不如老姜。”

经过回茬,大姜的香气和辣味就出来了,外形光滑、也耐储运。

山东人把大姜作为一种调味品,俗话说姜是老的辣,新鲜大姜一公斤卖1元4角钱,等到来年9月,价格能翻一两倍。把姜藏起来是为了卖高价,可沙河镇的种姜户却因为存姜吃过大亏。

山东省莱州市沙河镇历来有种植大姜的传统,曲东奎种了十几年姜,以往大姜收获后,就等着收购商上门来买,卖不完的大姜就存进姜窖里。

曲东奎:“就是我们不管有多少姜,就是客户不来,卖不了了,人也不要,客户也不来,这个姜就存窖去了。”

收购商把新鲜大姜收走,进行回茬加工,而农户们卖不掉的大姜就只能自己存起来,一般在春节前后也能卖完,可这次曲东奎却等了大半年。2005年7月,有人来收姜,价格也从一公斤一元四角涨到了两元钱,这是赚钱的好机会,曲东奎赶紧打开窖口,但看到的情形却让他难以置信——窖里的大姜变少了。

曲东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就出现了就是黑斑,下沉,这个姜1.5米的降了就到1米,五六十公分就收缩了。”

曲东奎和儿子又打开其它姜窖,然而越看越绝望。

曲东奎的儿子:“这个姜窖子里,我们垛了这么高的姜,烂了之后只剩也就是30来公分的皮了。”

曲东奎的大姜存了一年,费工费时,到头来全存烂了,这让他很窝火。更恼火的是,收购商知道了大姜储存规律,掌握了收购的主动权。

曲东奎:“他摸透了你的心理,再一个他知道你这个季节,好卖姜了,你这个姜烂到什么程度。

窖里的姜存坏了,地里种的大姜却更好了。2005年10月又到了收姜的时候,曲东奎的大姜产量更高了。

曲东奎:“很显然,这叫单片姜,这叫双面姜,它的产量,同是一个姜母,它的产量一亩地高于它3000斤。”

高产丰收本是好事,但曲东奎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带着泥的新姜只能卖到一公斤一元四角钱,可曲东奎听说同村的曲永杰家里,有几百斤去年的老姜,这些老姜居然卖到了三块五一公斤。

曲永杰:“一进8月份,价格在一元七八角。”

记者:“那时候是没姜了,为什么价格会高呢?”

曲永杰:“最开始卖姜一元钱左右就卖了,到那时储存姜的少了,基本姜井里的姜卖的差不多了。”

记者:“新姜呢?”

曲永杰:“新姜下不来。”

种得好还不如存得好,吃了亏的曲东奎动起了心思,他跑到曲永杰家的姜窖研究起来,这一看还真发现了问题,曲永杰的大姜和自家的姜摆法完全不同。

曲永杰:“平着放,这个大姜就碎了,一回茬往下一落,有高有矮一落就碎了。如果这样竖着,平落不碎。保证这个姜是一块一块的,你要是平这放基本上就都成这样了。”

竖直摆放保持大姜的完整,不容易腐烂,曲东奎学了一招儿。

以前大姜存到5、6月卖完,谁家的姜能存到8月就能多赚一倍,而每年的9月10月是市场上最缺姜的时候,收购价格更高,怎么再多存上两个月,曲东奎又琢磨起来。这次他看上了一样不起眼的东西——沙子。储存大姜时扬上一层沙,吸水防潮,每个姜窖里都有,看着沙子,曲东奎有了新主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腐烂 霜降 其它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