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凭的就是一招鲜(视频)


        这里是安徽省明光市的女山湖,为了能赶上早上7点的早市,这里的渔民们凌晨2点就开始出门捕鱼了。

        记者:“夜里两点多就出来了?”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 村民:“对”

        记者:“要捞到什么时候?”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早上七点钟左右。”

        女山湖方圆5000平方米,每年,这里的渔民都要往湖里投放鱼苗,然后靠天养鱼。因为水面大,每次捕鱼,渔民们都只能靠多年的捕捞经验,选择合适的地方张网,加上鱼的生长周期慢,效益也不高。

        记者:“你们是不是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撒网,然后第二天两点钟起来收网?”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 村民:“对。”

        记者:“效益怎么样?”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 村民:“效益一年2万元钱。”

        一直以来,明光市的渔民们就是采用这种只投鱼苗,然后靠天养鱼的散养方式,经营着自己平静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这种平静却被一批山东枣庄来的渔民给打破了。

        枣庄是山东省的一个内陆市,全市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35个,水面11万亩。早在1985年,全市就开始发展网箱养鱼。因为密度大,产量高,经过23年的发展,枣庄的渔民们积累了成熟的网箱养殖技术,很多人都靠养鱼致了富。但同时也给当地的水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山东省枣庄市渔业协会会长 马洪发:“水面上全部都是网箱,各水库都是网箱,国家规定就是500亩水面养1亩网箱。 它这个完全是超负荷养殖了。”

        大家都想在有限的水面上发财,于是枣庄市大大小小的水面几乎被渔民们的网箱占了个遍。可是,这样高密度的养殖势必要付出代价。

        山东省枣庄市渔业协会会长 马洪发:“ 养殖用的饲料积攒的特别深,一到夏天,一翻网,水都是黑的了。市场也供大于求,也不赚钱。”

        2005年,枣庄的渔民总数已经发展到25000多人。鱼多水少的局面让枣庄市水利渔业局的领导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渔民积累多年的网箱养殖技术,如果因为水面不够而就此放弃的话,实在太可惜了。怎么样才能让渔民们能继续养鱼,又不污染水源呢?

        山东省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 副局长 许公瞻:“在这种矛盾下,我们政府大力的引导、扶持、鼓励养殖户走出市门,走向市外,走向全国。利用域外的宜渔水面和资源,发展我们的养鱼事业。”

        出去发展,可是,茫茫世界,要到哪儿去安营扎寨呢?

        2005年刚过完春节不久,由枣庄渔业协会会长马洪发带队,组成一个考察团,专程赶往离枣庄较近的安徽省滁州市,帮助渔民寻求合作的商机。这一举动引起了滁州政府部门的重视。

        安徽省滁州市农委渔业局 局长 徐广友:“我们滁州有1059座大中小型水库,54万亩水面,有这么一个特色的资源。而且枣庄发展的模式就是水库网箱养殖。”

        滁州市水资源丰富。很早就有养鱼的传统。2004年,当地的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发展。2005年,他们盯上了一种叫做斑点叉尾蛔的美国鱼种。但是如果要批量加工出口的话,用当地渔民们散养的方式不仅不便于捕捞,产量也低,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出口的需要。

        听说山东枣庄的网箱养鱼密度大、产量高、生长周期也快,而且他们从1998年就开始养殖出口鱼,无论是养殖历史还是养殖经验,早已是名声在外。听说他们正在安徽寻找合作,当地的出口加工企业在滁州渔业局的帮助下,主动找到了他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散养 检测 积累 水产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