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唐明生只和少数人做买卖


    2007年7月,我们在江苏昆山采访时,看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在晨练,这倒没什么新鲜的,有趣的是,他竟然穿着两只不同款式的鞋。

  记者:“我看你今天穿的两只鞋不一样呀,是不是穿错了?”

  唐明生:“我是有意的,我右脚那只是新款,马拉松一个新款,左脚那只是我研发的老年鞋,看这两款鞋材料不一样到底有什么感觉不一样,需要什么样改进,这样有一个对比。有几次我穿两只鞋不一样,好多人笑我,你这么大年纪了,两只鞋穿得不一样,你都不知道?我跟他开玩笑,啊,我怎么不知道,好多学生笑我呢。”

  20多年来,只要不下雨,唐明生都会跑步到离家5公里外的公司上班,除了锻炼身体外,最主要的目的是亲自感受、对比新旧运动鞋的不同之处,作为一家专业运动鞋企业的老总,唐明生最得意的是,在国内,80%的田径运动员都是穿着他生产的运动鞋进行训练。

  唐明生是地道的昆山人,种过地,当过农技员,上世纪80年代末,唐明生创办了一家只有十几个员工的旅游鞋加工厂,当时,旅游鞋和牛仔裤一样,成为那个时代时髦的标志。

  唐明生的合伙人 沈健:“国内企业的几家大的运动鞋厂,它正好全部是做外单,做外销的,它不生产内销的,所以我们做的时候正好内销是很缺货。”

  江苏昆山多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唐明生:生意不错,那时候一开始,我们特别上海,那时候大的几个大商店,我们去的时候,早晨还要排队买。”

  这时的唐明生感觉钱太好挣了,可就在国内旅游鞋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唐明生隐约感到了一丝不安。

  唐明生:“一看这个东西,卖的好的话,很多企业都是上马,开始做了,那个太仓,张家港,常熟都是,我们昆山有好几家,大家做,压力很大,很危险。”

  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从1990年起,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冒出了大大小小几千家旅游鞋厂,旅游鞋的利润空间迅速变小,这让唐明生明显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次,他经过上海运动队的训练场时,灵感一下子就来了。于是,他带着自己的鞋闯进了当时上海田径队总教练林民伋的办公室。

  上海田径队原总教练 林民伋:“他自我介绍一下,他讲我做鞋的,一个人拿了一个背包,挎包挎着,来了以后他把拉链拉开了,拿了一个很普通的民用鞋,我当时就讲,这个鞋呢,一穿就烂了谁要呀,送我也不要,真的送我也不要,运动员你穿了鞋提高成绩,跑着跑影响我成绩提高,我穿你干啥。”

  唐明生:“当时他马上,他床底下有两双拿出来看,我一看哎呀,我自己也讲不出话,根本是两码事,他那个鞋瘦瘦的,翘度有点翘度,我们这个鞋像个筒子一样。”

  在林民伋的办公室里,唐明生第一次看到了田径运动鞋,与旅游鞋有天壤之别,这让唐明生很失落,但是林民伋总教练的一番话,很快又让他兴奋起来。

  上海田径队原总教练 林民伋:“当时因为都是穿国外募矍?芄螅??诘哪匾裁蝗俗觥!?

  唐明生:“运动员比赛全部是进口的鞋,哪个厂家如果能想到做田径比赛专用鞋,他说以后前途是很好的。”

  市场上田径运动鞋卖价很高,居然国内还没有人生产。从上海回来后,唐明生立刻宣布转行生产专业田径运动鞋,这一决定马上遭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

  沈健:“普通老百姓穿的鞋,中国十几亿人,谁都要穿,如果你专业运动鞋,只有多少人,我们当时有这个想法,它的市场肯定是很小很小的,你为什么去抢那个市场。”

  唐明生:“都不同意,那个时候就是我刚带钉鞋带回来的时候,说这个鞋什么鞋,这个鞋有钉的,如果说你不小心跑的时候踩到别人的脚上,那人家怎么受得了,还赔钱的,他们都不知道这个鞋是派什么用的。”

  在公司的人看来,这简直是在往死胡同里钻。但唐明生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因为跟林民伋接触,他发现田径运动鞋的市场远比他想像的大得多。

  上海田径队原总教练 林民伋:“我们现在有三线,有两线,有一线,是个金字塔型的,三线就是学校里的基层的,两线就是我们上海市体校的一些,一线是我们上海田径队,它是一个宝塔型的,这是很大的,每个省市都有,你想想,这个市场有多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橡胶 办公室 数据 其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