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珍稀蘑菇扎堆儿种


  猪肚菇、金福菇、秀珍菇、杏孢菇,这些珍稀食用菌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多个珍稀品种集中种植并形成规模却并不多见。在福建省南靖县郑店村,珍稀食用菌品种多达10多个,并且每年都有上亿袋的规模。然而,8年前,这个村却是以种植白背毛木耳闻名的,全村人改种珍稀菇都是起因于一个叫杨加金的人。

  郑店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白背毛木耳,到90代时,价格持续在每公斤20到30元,村民们靠白背毛木耳的巨大利润盖了楼房、铺了新路。1999年时,木耳价格却一路下跌,只有5元钱一公斤。

  杨加金:“有一段时间白背毛木耳的价格很低,一公斤跌到5元,都不够成本了。”

  村里80%的家庭两代人都以种植白背毛木耳为生,价格的暴跌让村民们非常绝望。

  村支书杨国梁:“栽培食用菌就不能维持了。”

  村主任杨志强:“大家都亏本。”

  到第二年,白背毛木耳市场行情仍不见好转,已经习惯了种植木耳的村里人不知该何去何从。当时杨加金的木耳产量最大,出口日本市场受到了严重阻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日本客商那了解到,当时的日本市场对另一种食用菌——鲍鱼菇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利润丰厚,杨加金决定改种鲍鱼菇。

  杨加金:“日本那边需要的鲍鱼菇是面比较黑的,肉比较厚的,所以我们就要去找一个比较好的菌种。”

  为了找到好的菌种,杨加金专门去了福建的三明真菌研究,但发现那里的鲍鱼菇个头小,产量低,根本不能达到出口要求。然而,杨加金无意中却发现当地有一家企业已经培育了高产鲍鱼菇,产品也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当杨加金找到这家企业时,对方却拒绝销售菌种。

  杨加金:“后来我们就发现他们倒掉的废墟物里面那些菇头,他们加工切掉的那些菇头,我们就拿回来进行组织分离。”

  杨加金种植白背毛木耳已经十多年,他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在郑店村勘称一流。只要有一株活体鲍鱼菇,他就能进行组织分离,培养新的菌种。拣到了那家公司倒掉的鲍鱼菇头,杨加金如获至宝,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试验。

  杨加金:“我们预先制作好培养机,然后把他们的菇头拿回来,就取里面的一个组织,来培养,然后再进行提纯,驯化。”

  去掉劣质菌种,留下优良品种,杨加金在2000年秋天成功培育出了20万袋的鲍鱼菇,这些鲍鱼菇皮黑肉厚,每袋产量达到半斤以上,当他把这些鲍鱼菇销到日本市场时,对方却以量少为由将价格压到每公斤6元,这离他预想的每公斤10元还相差很远。

  杨加金:“这个产品太少也不好,这个销路也销不出去,这个要由大家来种,集中收购,加工,这样才能卖到好价格。”

  2001年春天,杨加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种植的同时想发动村里人一起种植。他提供鲍鱼菇菌种,回收后集体包装,再出口到日本市场,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价格。但村里人从没种植过鲍鱼菇,对杨加金都半信半疑。

  杨加金:“如果没种成功,大家赚不了钱,谁跟呢,这个要能赚到钱,大家才能跟上来。”

  村主任杨志强是杨加金的好朋友,他的父亲以前当村支书时就开始培育食用菌了,所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同小异,正因为这样,当他得知杨加金要在村里推广鲍鱼菇时,杨志强对自己很有信心,第一个表示赞同。

  村主任 杨志强:“在我们村,我们是属于大户了,我们种的量比别人多一点,那个技术上是比较全方位的。”

  在杨志强的帮助下,杨加金说服了村里十几个种植大户。2001年4月,杨加金通过嫁接育种,又培育出50万袋的菌棒分发给了种植户。为了减少种植户顾虑,并保证自己能回收到足够数量的鲍鱼菇,杨加金跟第一批种植户签定了购销合同。

  村支书 杨国梁:“一袋菇的产量是半斤左右,第一年跟他签定是每斤2.4元,这就一元多了,我们的成本是每袋5角左右,这样就可以赚钱了。”

  现任村支书杨国梁顺利地将四万袋鲍鱼菇种植成功,按合同规定,当年6月到10月的2万斤鲍鱼菇全部卖给了杨加金,自己从中获得纯利润1.5万元。而杨加金把回收的鲍鱼菇进行加工,卖到深圳、上海等地,当年也从中赚到了10多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鲍鱼菇 木耳 食用菌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