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因它赔钱再靠它赚


   这里是大连庄河市海洋村的海域,每天在大海的潮水从5米深处退下来时,就会有上百人推着车子走9公里,去进行采捕工作。

  记者:“你这么大岁数还能走动吗?”

  采捕者:“走不动就不来了,没有钱花就得去。”

  这种贝类叫菲律宾蛤仔,当地人叫它蚬子,是村里统一投放的苗种。蚬子生长在海底的泥土里,退潮之后用扒子,把泥土扒开,取出蚬子后用筛子把不符合规格的筛掉,放在海里继续养。够规格的用海水简单冲洗一下,统一送到岸上卖给海洋村的贝类养殖场。

  在这里每人每天都能采捕100斤左右,可以赚到20到50元。

  海洋村本地有村民5000多人,近几年因为蚬子产业在当地兴起。很多外地人也来到这里采捕蚬子赚钱。现在海洋村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0000多人。

  别看现在这里是一片采捕繁忙的收获场景,然而在8年前这里的蚬子却遭到过灭顶之灾,海洋村在当时也是一个负债几千万的穷村。

  渔业局科长 孙毅:“一些滩涂就形成了淤泥堆积,不像过去扒开滩涂就是蚬子。很多就是死壳,有些是小的,或者畸形,或者死壳。”

  2000年,海洋村村党支部改选,一个叫刘庆连的人当选了村书记。他的上任使海洋村贝类产业扭亏为盈。

  通过和水产专家交流请教,刘庆连明白了养殖蚬子亏损的原因是品种退化,导致蚬子抗病能力差,死亡率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庆连带领村民清理了滩涂后,并且投放从南方引进了蚬子的苗种。

  海洋村书记 刘庆连:“我们第一年引进了70万元钱的苗种,但是我们从养殖的效果看比较不错。可能翻两到三倍吧,能赚个几百万元。”

  这一年的收获让海洋村尝到了甜头,第二年村民集资了1000多万购买苗种,在滩涂上进行投放。

  蚬子味道鲜美,国内外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海洋村靠养蚬子,用了5年的时间不但还清了欠下的4000多千万外债,还成了庄河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6年,海洋村建成了200亩自己的育苗室,并且成为了国家863计划贝类苗种研究基地。

  就在蚬子养的红火的时候,刘庆连却发现滩涂养殖潜在危机。

  海洋村书记 刘庆连:“海洋村书记刘庆连:南方品种就是长得快,抗病性比较强,但是它在寒冷的冬季有点不太适应,一旦自然出现雨量过大,淡水过多。或者水质发生变化以后,蚬子容易死亡。”

  刘庆连想到了当地深海里有野生的蚬子,并且个头比滩涂养殖的大。这让他有了一个在深水养殖蚬子的大胆想法。通过请教中科院专家,刘庆连了解到了深水养殖蚬子的可行性。

  海洋村书记 刘庆连:“我们通过人工培育,通过工厂化培育的苗种,把它放到深水去养,浅滩500克能有100个蚬子,也就是一市斤,那么在深水,12个月就能达到60粒 一市斤。” 虽然,刘庆连看到了深水养殖的效益,但是深水如何采捕?村民却产生了怀疑。

  村民 孙洪国:“祖祖辈辈就是拿小耙扒,用扁担往上挑。马上就改成自行车推车拉。后来转到深水了,咱根本想像不到那么深的水,按道理讲这么深的水,咱们都无法想像怎么往上拿。” 

  刘富爽:“水挺深的,人跟本不可能下去能拿上来蚬子。” 

  海洋村为了解决采捕的问题,从南方引进了深水捕捞工具。

  到底是什么工具可以把水深2米到5米下的蚬子采捕上来?

  刘庆连:“能有多深” ?

  采捕者:“两米多深。” 

  刘庆连:“现在两米多深。才开始捞啊?”

  采捕者:“刚下来。” 

  刘庆连:“这个是用人工耙子,从底下搞耙子捞上来。” 

  记者:“你腿上踩的什么东西。” 

  采捕者:“跷。” 

  记者:“你把跷抬起来看看,踩的这个啊。” 

  采捕者:“对。” 

  记者:“你有多高?” 

  采捕者:“我1.7米。” 

  记者:“一天能捞多少?” 

  采捕者:“四五百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贝类 品种 清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