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暖洋洋的日子,本站记者走访了靠挖掘和发展当地传统特色红金桔,既卖苗、又卖果,家家户户年均收入超万元,从此告别贫困,走上致富路的余庆县白泥镇罗家坡。
车出余庆县城,沿秀丽富饶的满溪河逆流而上约9公里,再爬上一公里的坡,就到了罗家坡。印入眼帘的是满坡翠绿的桔子树,早已成熟的桔子已难见踪影。同行的白泥镇党委副书记蒋胜说:这里的桔子叫红金桔,是当地特产,乡亲们就是靠这棵摇钱树富裕的。你们要是早点来,这满山遍野的风景才好看呢!
罗家坡现有27户102人。种柑桔的历史有100多年,但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大多遭砍伐,仅有老百姓房前屋后的20多棵得以幸存。由于生态破坏严重,再加上土壤结构原因,罗家坡成了远近闻名的“穷家坡”。“远看秃岭荒坡,近看老树几棵,到处全是干烧地,井水不够一家喝;种包谷似草,栽烤烟如蒿,吃的杂粮野菜,住的柴棚草窝;这样的日子真难过,谁都想离开罗家坡。”这就是10多年前罗家的真实写照。
走进村民家中,主人热情的端出红金桔请记者品尝。从外形看,比普通的桔子要小,但颜色却要鲜红许多,皮很薄,吃在口里甜甜的,汁很多,略带一点淡淡的桔子酸味。不喜欢吃水果的我一口气吃了七八个。
在采访中,村民们谈得最多的是一个叫周修平的,他们说:大家能有今天,是在他的带领下得到的。由于周修平送红金桔到遵义,记者遗憾未能与其见面,但他的事迹却在脑海里打上烙印。
1980年,县农业局派科技人员到罗家坡育桔子苗,但苗都销外地,当地没人愿意种。当时任罗家坡的组长周修平意识到:只育不种,到时别人富了,自己还是受穷。1984年,他自费到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学习,掌握了播种、育苗、嫁接、防病等技术,并订阅了大量书刊。对20多株老桔树进行精心管理,大胆探索,培育出了优质嫁接果苗,他首先将自己的4亩耕地全部种上红金桔。可观的效益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他便无偿提供果苗和技术给乡亲们,于是全组掀起了种柑桔育柑桔苗的热浪。几年内,全组共种植红金桔180亩,户均6.6亩;至今为止,育苗达300多万株,创收入150余万元。周修平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农创业标兵”、“贵州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去年,为了做大做强红金桔产业,他们打出了自己的包装和品牌,产品投放市场,就出现供不应求。该组组长周清泽笑咪咪地说:“明年多做些包装箱,让更多城里人知道我们的满溪红牌红金桔。”
如今,罗家坡的红金桔进入丰产期,产量达20多万公斤,人均收入4000元。家家户户连通了水泥路,安上了闭路电视、自来水,大多数人家有了摩托车、冰箱、安装了电话。现组里有一名“高级农民技师”,两人取得“中专”文凭,14名青年领到“绿色证书”,98%的村民掌握了1—5门种植与养殖技术。
据蒋胜副书记介绍:在罗家坡的拉动下,近几年全镇在满溪河和牛长河流域已栽种红金桔5000亩,今年还计划栽种1万亩。再过几年,红金桔将是全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支撑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0-30/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