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围绕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这一主题,开展“抓产业化带头人促发展,抓党员经纪人队伍促流通,抓基层组织建设促服务”活动,全县农牧区230个党员产业化带头人和1200名党员经纪人同群众一起投身农牧业产业化,带领农牧民共同致富。
该县以实现党员提素质、管理上水平、组织增活力为目标,狠抓农牧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四培养”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嘎查村干部,把嘎查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和群众贴心人。对那些致富无项目、缺资金、少技术的贫困党员,通过强化帮扶措施,确立致富项目,提供信息技术、帮扶资金等办法,促其尽快脱贫,成为致富能人。对政治觉悟高、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流通大户则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将他们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人,吸收他们参加党组织的学习和有关活动,努力把其培养成合格的共产党员。去年,全县共有64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217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52名致富能手在村委会换届中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各苏木镇办事处党委从科技培训入手,利用党课、党会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化富民”教育,增强党员的科技致富本领。目前,党员产业化带头人遍布全县的每个村,形成“大户带四邻、四邻带一群、一群带全村、全村成基地”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巴彦高勒镇旧地村党支部书记田金富,在自己种植番茄的同时,内引外联,帮助群众销售番茄,年销售量达3000吨,使番茄亩均收入达1200多元,全村农民收入净增78万元。渡口乡东地村共产党员周永东积极为全村争取脱水蔬菜种植订单,为村民增收吃了颗定心丸。公地乡同心村党员刘志国利用一切机会向群众传授养牛致富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同心村成了全县有名的奶牛专业村。
磴口县农牧区党组织把品质端正、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培养成经纪人,支持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和企业,帮助农牧民跑订单、抓销售、活流通,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农牧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补隆淖尔镇党员依托靠国道的区位优势,成立三个华莱士瓜品协会,使华莱士瓜名扬区内外,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元。隆盛合镇共产党员以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为主,组成8个交易协会,将市场拓展到国内10个省区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磴口县还把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检验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具体标准,组织他们与群众结成产业链、同心结,为产业户在资金、技术、信息、产品销售上提供服务。隆盛合镇桃来村虽然生产条件较好,但村民收入过去一直处于全县中下等水平。正粮、科河种业入驻磴口后,全村320户人家在村党支部书记周文义的带领下,户户搞起了玉米制种,面积达到3500亩,黄灿灿的玉米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增收的“金豆豆”,村民亩均收入 1500元。其它自然村党支部也根据本村的种养业结构特点,购进奶牛、基础母羊、优质种公羊,引进脱水菜、草原兴发肉鸡养殖等项目33个,全县初步形成以乳肉、番茄、植物油、南瓜系列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化体系。据统计,2006年,磴口县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5万户,人均来自产业化经营的纯收入可望达到4130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0-19/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