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户外养猪:一种可行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系统要求的是简单的、可移动的猪棚、饮水系统和喂料器。猪只和猪棚可用拖拉机、货车或沙滩车来运输。场区周界可采用电围栏,成本低,效果好。通过塑料耳标,可对组内的母猪单独管理。猪棚散布几英亩(1英亩合6市亩)的范围,动物排粪过程中可自然施撒粪便。可以用稻草、秸秆或废报纸作垫料。典型情况牧场养猪每英亩可养7-15头母猪,也就是7-15窝猪,平均起来每头母猪需要的人工较低。此外,牧场环境对母猪生殖生理的刺激比集约化饲养更强。繁殖性能与集约化饲养相似(不过会受天气的影响)。

有两种传统的饲养模式获得了广泛应用:一种是单窝模式,一种是两窝模式。在单窝模式下,青年母猪产仔一窝,通常在夏天,然后卖掉。仔猪当中的母猪留作种猪,养到第二年配种并产仔,然后卖掉。在两窝模式下,母猪春、秋产仔两次,每年繁殖两窝,避开夏季和冬季的极端天气。(有的生产者对猪棚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增强隔热性能,让母猪在冬天也能产仔,这样可提高分娩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与密集的管理相结合,牧场养猪系统能够创造利润。最新的调查显示,这种生产系统:单位利润所需的初期成本和年度成本投入较低,人工成本稍高,能源消耗低,异味少,粪便处理与存储的问题少,增重率和饲料转化效率稍差,以及饲喂成本稍高,垫料方面也需要一小部分额外成本。

沙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及其它不太适合农作物生产的土壤用来进行舍外养猪生产都很好。这种方式生规模小,成本低,在乡村地区可成为很好的创收手段,并提供就业机会。

简而言之,舍外养猪生产对一部分依阿华生产者来说效果不错。那么这种方式对您是否适合呢?下列信息可帮您做出决定。

管理策略

饲养管理
目前在自繁自养生产模式下,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至70%。生产成本的高低主要是由饲料成本决定的。舍外养猪的固定成本低,生产成本也低,足够补偿窝产仔数低和饲料转化效率差所带来的损失。虽然1989-1993年依阿华的养猪生产记录显示舍外养猪每100kg活体重所需的饲料量比集约化养猪多20.6kg(也就是说一头110kg的出栏肥猪要多消耗23kg饲料),但造成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舍外养猪的组群大,很多猪同时饲喂造成的。

简单设施的环境调节能力较差,而且在土地上养猪容易感染体内寄生虫。另外,在寒冷季节会消耗较多的饲料(因为仔猪是在温暖的季节出生的,所以在后面较冷的月份当中就要采食较多的饲料来维持体温),还会因泥土、风、啮齿类动物、腐败、鸟类、料槽调节困难、母猪群中青年母猪比例较高,以及每年每头母猪产仔数较少等原因造成饲料的浪费。

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当中加入苜蓿有助于控制作物虫害,还能增加土壤含氮量,降低化肥成本。苜蓿可用来喂猪,尤其是繁殖母猪,效果很好。给妊娠母猪饲喂苜蓿干草或青贮可起到维持甚至提高繁殖性能的作用。

放牧:与生产农作物相比,放牧更有利于保护土壤和水质。依阿华大学最近开展了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调查在苜蓿地上放牧妊娠母猪的可行性。尽管这方面实践很少,可能因为猪不是反刍动物,但妊娠母猪放牧有一定的潜力,因为相对于采食量而言,它们的能量需求较低,而另一方面它们又有能力消化纤维饲料。

该项研究显示,妊娠中期的青年母猪在苜蓿地上放牧时,要想达到集约化生产当中每天饲喂1.8kg标准玉米-豆粕日粮时所达到的增重水平,每天需要饲喂0.7-0.9kg玉米(加上磷和食盐)。每天饲喂的日增重高于间断饲喂。间断饲喂会增加苜蓿的采食量。苜蓿放牧对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采用四区轮牧(每英亩25头青年母猪,另加一个中央补饲站,提供饮水、遮蔽和饲喂区)技术,结合使用鼻环的情况下,苜蓿植株密度每平米每年减少5株。采用舍内封闭饲喂与苜蓿地放牧的总成本差不多。而放牧可免去粪便处理的麻烦,减少饲料购买与处理的量,又能把苜蓿生产加到作物轮作过程当中。

供水:用带浮子的水槽或水箱来供水。产后应采用自动喂料器;对大多数母猪来说,不必将水和饲料输送到猪棚。可采用廉价的地上塑料水管将水引到牧场。

粪便
如果管理不当,猪的粪便会污染空气和水。反过来,粪便又是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在集约化生产过程可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粪便,但这些粪便的处理需要很高成本。而在舍外养猪的情况下,猪会自然撒播粪便,粪便中的养分在轮作过程中可转移到作物当中。舍外养猪如果管理合理的话,是不会产生令人厌恶的异味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其它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