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败血病型:病死鸡的胸部、前腹部羽毛稀少或脱落,皮肤呈紫黑色水肿,有的自然破溃,流出紫黑色的液体。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的紫红色或黑红色,积有大量胶胨样粉红色或黄红色渗出物,水肿可延至两腿内侧,后腹部及嗉囊周围。胸腹部和腿内侧的肌肉有散在的出血点、出血斑或花纹样出血。病程稍长的病例,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坏死点;脾脏肿大,紫红色,可见白色的坏死点;腹腔脂肪、肌胃浆膜、心冠脂肪及心外膜也可见到出血点;心包发炎,内有黄色混浊的渗出液;肠管发炎,内容物为水样。
3.2 慢性关节炎型:关节和滑膜发炎,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关节腔内有浆液型或浆液纤维素渗出物,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渗出物变为干酪样,关节周围组织增生,关节畸形,胸部囊肿,内有脓型或干酪样的物质。
3.3 脐炎型:脐部发炎、肿胀,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有暗红色或黄色的渗出液,时间稍久则呈脓性干酪样渗出物。卵黄吸收不良,呈污黄色、黄绿色、污红色或黑色。内容物稀薄、粘稠或豆腐渣样,卵黄内有时混有块状物。有时可见卵黄破裂和腹膜炎。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胆囊肿大。
3.4 胚胎感染:死亡鸡胚皮下水肿,呈胶胨样浸润,黄色、红黄色或粉红色。头及胸部皮下出血。卵黄囊壁充血或出血,内容物稀薄,混有血丝,呈淡黄色或杏黄色。脐部发炎,肝脏有出血点,胸腔内积有暗红色混浊液体。

4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情况,在发病现场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细菌学检查:用病死鸡的血液,皮下渗出液,关节、腱鞘、滑液囊渗出物、肝、脾,雏鸡卵黄囊和死胚作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单个、成双葡萄状排列。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不透明、灰白色的直径1~3mm的圆形小菌落,若此菌落超过24h培养可由原来的乳白色变成金黄色[2]。时间增加渐变为金黄色。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呈β溶血。肉汤培养24小时呈均匀一致的浑浊生长,48小时液面形成薄的菌环,管底有少量沉积[3]。在肉汤培养基中,经37℃24h培养呈轻度一致浑浊管底有少量絮状白色沉淀物。取以上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呈成双葡萄状排列革兰氏阳性球菌,肉汤培养基上呈单个散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糖发酵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此菌落如果超过24h培养部分细菌可由原来的革兰氏阳性菌变成革兰氏阴性菌。

5 防治措施

葡萄球菌病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确诊,然后采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进行防治。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日趋增多,所以在使用药物以前应迅速采集病料分离出病原菌,经药敏试验后,选择最敏感的药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对全群鸡进行治疗,这是大群饲养条件下发病后主要的控制措施,如果鸡群不大,鸡数不多,也可逐只对病鸡进行治疗。
在平时,为预防本病发生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养户自身应加强疾病预防意识, 完善防疫设施, 人员进出鸡场要消毒, 同时要搞好鸡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并进行定期消毒;减少葡萄球菌入侵和感染的门户[4]。
2.避免鸡只发生外伤,消除葡萄球菌侵入和感染的门户。鸡舍内安装的网架结构要安全、合理,地板网安装要整齐、严密,不要有过大的缝隙。网眼要合适,若网眼过大时,在育雏或育成的早期,应用塑料网覆盖。捆扎地板网或塑料网的铁丝断端不应有“毛刺”,脱焊的地板网应及时维修。地板上不能有任何尖锐的物体,如瓦块、玻璃、机器零件等。断喙、带翅号、剪趾和免疫刺种要细心,并尽量做好消毒工作。能利用喷雾方法免疫的,最好不采用刺种和注射。
3.做好消毒工作,保持鸡舍、用具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用0.3%过氧乙酸进行鸡舍带鸡喷雾消毒,可以减少环境中的含菌量,减少感染机会,防止本病的发生。
4.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合理营养。给鸡群提供营养成分合理的饲料,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适时通风,保持鸡舍干燥;适时断喙;鸡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拥挤,光照要强弱适中,防止相互啄羽。
5.坚持孵化场的消毒程序。及时收集种蛋,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定期对孵化器进行熏蒸消毒。孵化过程使用的工具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病菌污染,以减少胚胎的感染和雏鸡发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羽毛 病程 葡萄 渗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