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对养鸡业危害比较严重的疫病之一,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使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确诊为本病后,应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杀菌力最强的药物再进行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临床诊断的方法并结合试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分别从饲养管理和积极的药物治疗着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使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率和治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鸡,葡萄球菌病,综合防治

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多种疾病的总称。葡萄球菌常引起皮肤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和各内装器官的严重感染。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和动物也常常为带菌者,致使该病的传播机会大大增加。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使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常可危及人和动物的生命[1],因此,本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流行特点

葡萄球菌按其感染对象可分为人型、哺乳动物和禽型3种类型。人型和哺乳动物型可以交叉感染,而禽型不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禽型葡萄球菌侵害各种禽,尤以鸡和火鸡为主。任何年龄的鸡,甚至鸡胚都可以感染。虽以4-6周龄的雏鸡对其极为敏感,但实际上此病在40-60日龄的中雏感染最为严重。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水、饲料、物体表面以及鸡的羽毛、皮肤、粘膜、肠道、粪便中。季节和品种对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平养和笼养都有发生,但以笼养为多。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皮肤和粘膜的创伤,但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雏鸡通过脐带感染也是常见的途径。造成鸡外伤的原因很多,例如:网上育雏时网片陈旧,铁丝脱焊或者捆扎时两端处理失当,出现“毛刺”,鸡在网上行走或飞翔时很容易被刺伤或扎伤;有的网眼过大,连接处缝隙过宽,常夹住鸡脚而致伤;有时鸡进入料槽流水线内吃食,由于其运转,也常被扎伤或夹伤。日常管理中,刺种疫苗时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给鸡带翅号、断喙或转群过程中,操作粗暴也可造成外伤感染。有的鸡场鸡群过大、拥挤,通风不良,氨气过浓,光照过强,某种营养成分缺乏,鸡出现相互啄毛、啄肛的现象,从而产生啄伤。这此都可造成葡萄菌感染。

2 临床症状

本病可以急性和慢性发作,这取决于侵入鸡体血液中的细菌数量和毒力以及卫生状况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2.1 急性败血症型:葡萄菌败血症,常常继发于硒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坏疽性皮炎、出血性疾病或药物中毒之后,或与这些病同时发生。患鸡精神沉郁,呆立,不愿活动,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嗜睡状态。羽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鸡下痢,粪便呈水样、灰白色或黄绿色。
特征性症状: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外呈紫色或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脱掉。皮肤破溃后流出褐色或紫红色的液体,使周围羽毛又湿又脏。有部分鸡在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部、头、脸、肉垂、背及腿部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局部发炎、坏死或干燥结痂(呈暗紫色)。急性败血症型的病鸡多在2-5天内死亡,最急性者可在1-2天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10%;少数急性暴发的病例,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
2.2 慢性关节炎型:多个关节发生炎性肿胀,趾关节更为多见,局部紫红色或黑紫色,破溃后形成黑色痂皮,有的出现在趾部;脚垫刺伤引起肿胀,运动出现跛形,不能站立,伏卧在水槽或食槽附近,仍能吃食和饮水,但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最后衰歇死亡。有的病鸡只再现趾端坏疽,最后干燥脱落。病程多在10天以上。
2.3 脐炎型:病雏体弱、怕冷,拥挤在热源附近,发出“吱吱”的叫声,手握雏鸡感到松软、无弹性,无正常鸡的坚实感。可见病鸡腹部膨大,脐孔发炎肿胀、潮湿、局部呈黄红色或紫黑色,触之质硬。一般脐炎的病雏,可在出壳后的2-5天内死亡。
2.4 眼型和肺型: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中期可出现眼型的症状。病鸡头部肿大,病侧上下眼睑肿胀,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不能睁开。打开眼睑时可见结膜肿胀,眼角内有多量分泌物,并有肉芽肿。病程久者眼球下陷,眶下肿胀,眼失明。最后因不能采食导致饥饿、衰竭死亡。 肺型葡萄球菌病以肺部淤血、水肿和肺实质变化为特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羽毛 病程 葡萄 渗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