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中西医结合防治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出血性变化和肝脏多发性坏死为特征。

  1 流行特点

  本病呈世界性流行,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发病,鸭、火鸡、鹌鹑和鸡最易感。以3~4月龄育成禽和产蛋禽多见,放牧禽或野禽比笼养禽更易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潮湿多雨的夏季发病率最高。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应激因素,如气候突变、运输、换料、免疫接种、惊吓等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2 临床特征

  最急性型常无前驱症状,突然倒地、拍翅、抽搐、挣扎、迅速死亡。通常在夜间死亡,多见于肥大的禽。急性型突然发病,表现为厌食、冠紫,口鼻内有黏液,有时有血性黏液流出;下痢,排淡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慢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肉髯肿胀、变厚,关节肿大及呼吸困难。

  3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产蛋禽常见输卵管内有完整的蛋。急性型可见心包积有多量淡黄色或黄红色液体,心脏冠状脂肪乃至整个心脏表面有弥漫性出血点;肝脏肿胀、瘀血、出血,呈深褐色或黄染,表面有针尖大小灰白色多发性坏死点;肠管膨胀,浆膜面充血、出血,黏膜充血、出血,严重时脱落,内容物呈灰黄色带血性粥样;脾脏肿大,充血、出血;肺脏高度瘀血、出血、水肿;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腹膜有出血点。产蛋母禽卵巢出血;腺胃黏膜脱落、固有层出血,肌胃、腺胃及腹部脂肪弥漫性出血点;胰腺充血、出血。慢性型病鸡肉髯切面可见灰白色干酪样坏死。

  4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对病禽的治疗效果,可对本病做出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败血症病例可无菌采取心、肝、脾或体腔内渗出物,其他病型可从病变明显的部位、渗出物等取材,如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到两极染色的卵圆形革兰氏阴性杆菌,或者接种培养基分离到该菌,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5 预防措施

  5.1 禽场内不随便引进成禽,同一禽场内不饲养不同种类的家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禽场卫生,定期消毒。一旦有应激发生,应适当使用抗应激药物。

  5.2 目前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但免疫期一般只有3个月,免疫保护率也不理想,所以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为根本。

  6 治疗措施

  对已发病的禽群,可选用增效磺胺、双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等口服,或用链霉素等肌肉注射,均有良好疗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针对不同的病型,采用中西药结合,效果更加显著。对于产蛋禽或成禽,采用纯中药制剂对产蛋无影响。

  6.1 急性发病时,口服双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者肌注链霉素的同时,联合应用下列方剂:茵陈100g、半枝莲100g、白花蛇舌草200g、大青叶100g、藿香50g、当归50g、生地150g、车前子50g、赤芍50g、甘草50g,共为末拌料,该方为100羽鸡一次用量,每天一剂,连用3~5天。该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保肝、利湿止痢的功能。

  6.2 慢性发病时,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钠盐按0.1%的比例饮水3~4天,同时联合下列方剂。方剂一:茵陈、大黄、伏苓、白术、泽泻、车前子各6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80g,生地、生姜、半夏、桂枝、白芥子各50g,共为末,制成每袋200g的散剂,每100kg饲料放5袋中药,连续给药3~4天。方剂二:泽泻,鲜品每羽鸡每天8g,干品2g,煎汁拌料或研末拌料,连用3~4天。该方具有清热化湿、健脾保肝等功能。

  6.3 产蛋禽发病时,为不影响产蛋可用霍乱灵。其成分为:黄连30g、马齿苋30g、地榆40g、鱼腥草40g、山楂20g、蒲公英20g、穿心莲20g、甘草10g,制成每袋200g的散剂,每100kg饲料放5袋。用药连续不少于5天,预防量减半。也可用清温败毒散,成分为:生石膏120g、生地黄30g、水牛角60g、黄连20g、栀子30g、牡丹皮30g、连翘30g、桔梗25g、赤芍25g、玄参25g、知母30g、甘草15g、淡竹叶25g,制成每袋340g的散剂,每100kg饲料中放2袋中药,用药不少于5天,预防量减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饲料 甘草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