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当前我国家禽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300万吨左右,蛋白质饲料差额为2 400~4 800万吨,饼粕类饲料差额为2
560万吨左右。而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因此,21世纪人畜对生存环境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的粮食问题,特别是养殖业所需的饲料粮问题将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3.
禽产品加工滞后:现在中国膳食消费结构进入转型期,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趋向营养、卫生、新鲜、美味,分割产品、低温产品、旅游休闲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禽产品日益受到青睐,这是禽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养禽业发展相比严重滞后,绝大部分属初加工性质,产品附加值低,保鲜、货架期短,加工方式、技术工艺等非常落后。另外,我国禽蛋消费以鲜蛋为主,只有10%用于食品工业和生物医药业,而美国则有30%、日本有50%以上的禽蛋用于深加工;我国肉鸡加工主要是屠宰、分割冷冻和小包装等较为初级的加工方式,(半)熟食制品中只有整鸡加工,口味包装变化小。经过加工的禽肉仅占产量的5%左右,经过深加工的则不足1%,而欧美国家80%的禽肉经过初级加工,经过深加工的达30%以上。


4.
养殖生产污染严重:人类正面临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不断增长、环境逐年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由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禽产品污染备受关注。环境污染主要是粪便污染和养殖场、屠宰加工场、饲料加工企业排放的废物、污水、废气、粉尘污染及鼠类、苍蝇、蚊虫等昆虫侵害;禽产品污染主要是有毒有害物质在禽产品中的残留及其通过食物链在畜牧生态系统中的恶性循环。养殖污染将长期制约家禽业的发展,1993年第四次世界畜禽环境大会上许多专家呼吁各国应关注畜牧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全球性问题,但我国重视不够,致使我国家禽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和地位受到影响,多年来畜禽产品一直难以跨出国门(出口量仅占国内生产量的1%)。1990年出口日本的鸡肉由于克球粉含量超标被当即销毁造成经济损失1.4亿元。自1996年8月以来,由于中国的肉鸡产品无法达到标准遭致欧盟封关,直至2001年5月4日才恢复进口(仅恢复14家加工企业)。


5.
家禽可持续发展体系不健全:我国家禽业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从农作物生产到消费者餐桌,中国的饲料生产、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环境治理、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诸环节都未能协调发展、有效监督和管理。原因一是畜禽产品质量涉及环节多,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二是我国千家万户的饲养方式及分散多点的屠宰加工难以规范和控制质量。比如土壤是无公害禽产品产生的基础和根本,但我国在农民用地政策方面的短期行为,滥用化肥、农药,特别是生粪“二次污染”,有毒物循环储积等使“环保型农业”
“无公害禽产品”的生产难以实现。而日本和美国在此方面有完善的科研机构和一整套监管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众所周知,影响禽产品风味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品种,我国到上世纪80年代尚存260多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家禽54个,但目前片面强调利用外国“优良品种”杂交改良,许多地方品种实际上已失去品种特色,我国已有4个鸡品种灭绝,2个鸡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再如疫病防治方面,我国家禽饲养多在农村,分散多点,饲养人员素质低,动物福利意识淡漠,基层兽医防疫组织力量不足,区域性疫病防不胜防,新城疫、传染性囊病等总得不到根治。药物残留方面,国内畜禽产品病害菌虫污染、药物残留、农药、重金属、兴奋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现象屡禁不止,使我国禽产品出口屡遭贸易壁垒。加工销售方面,中国一体化经营未建立,庭院经济生产模式对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养禽业此起彼伏极不稳定。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以合作社、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为纽带,饲养与产品加工销售分工合作,市场竞争力和生产综合效益较高。




四、我国家禽业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及保障措施

分析我国现代家禽业十几年发展历程,借鉴发达国家养禽业生产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规范市场,科学经营,建立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并完善强化保障措施是促进我国禽产品质量提高、立于国际市场不败之地的突破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肉鸡 疫病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