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獭兔养殖


獭兔的选种方法:(1)窝选:就是选择窝产仔多的,一般来讲窝产仔数达8只,所产的仔兔发育均匀。(2)断奶选种:就是选择断奶时体重大的,而且整窝仔兔发育均匀,健康活泼,一般32日龄断奶时,仔兔平均体重应该达到700克。(3)3月龄选种:主要看生长发育、健康状况,选择生长发育快、无疾病发生的健康兔。患有球虫病、巴氏杆菌病等慢性疾病的一律淘汰。3月龄的体重应该达到2200克以上。(4)屠宰前选种;主要看被毛品质、毛绒质量、体形大小、5.5个月龄体重应达到3000克以上。(5)配种后选种:主要看配种能力、受胎率、产仔数、仔兔成活数、仔兔断奶体重和断奶后成活率。如果公兔的精液品质不佳,母兔连续两窝表现不好,就要淘汰。(接下期)

优良獭兔养殖技术(二)

二、选育

选配是选择好的公兔和好的母兔交配后,获得优良的后代。选配中应该以1岁半至2岁半的壮年兔为主。壮年的公兔配壮年的母兔、壮年的公兔配青年的母兔、青年的公兔配壮年的母兔、壮年的公兔配老年的母兔。坚决不能采用:老年公兔配老年母兔、青年公兔配青年母兔;或者老年公兔配青年母兔。这样相配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低,品质差,影响兔群的质量。

獭兔年繁殖窝数不能太多。否则就不能把种公兔、种母兔的优良特性传给下一代,品种很快退化。一般年繁殖4——5胎比较合适,营养好、体质好的可繁殖5胎。做种用的仔兔,一窝不宜留的过多,一窝留下5——6只强壮仔兔就可以了。这样仔兔吃奶不会因哺乳期营养不足而影响仔兔的正常发育,如体重、皮肤的毛囊数量以及仔兔的体质、成活率等。

母兔要求体形大,体质强壮,易接受交配,母性强、温驯,产前拉毛,乳头数量4——5对。选育时也要注意公兔的乳头数量达到4——5对,这样它们的后代的乳头数才会多。据研究,乳头数量的多少与产仔数和仔兔成活数呈正相关。

选育时老百姓有什么误区?不选育和种兔淘汰率低是最大的误区。选育二字包括选种、培育两个含意,选种和培育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选种可以分阶段进行:窝选、断奶选种、3个月龄选种和屠宰前选种、配种后选种,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培育,同时不断地淘汰不合种用的兔。前一阶段培育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

獭兔三大病害的防治

一、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病兔表现为突然发热、呼吸急促,呈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迅速死亡,潜伏期1~3天,可多种途径感染发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兔,北方在每年的3~10月份发生较多,多呈急性暴发和流行性,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高免血清对早期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他尚无特效药,最好的办法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具体措施是:严格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的传入;定期免疫接种:采用兔病毒出血症灭能疫苗,对断乳兔皮下注射1~2ml,2周后再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6个月防疫一次。

  二、兔巴氏杆菌病,这是獭兔常见的传染病,病原多为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表现有鼻炎、地方性肺炎、败血症、中耳炎以及结膜炎、睾丸和附睾炎、子宫炎和内脏器官脓肿等,呈散发或地方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兔瘟低,大小兔均易感染,但以2~6月龄最易发病,兔群中极难清除病根,治疗可用青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要注意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此外还应注意护理和对症治疗。最主要的是要定期检疫、消毒、淘汰带菌兔,净化兔群,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具体措施是:仔兔断乳后皮下注射兔巴氏杆菌灭活疫苗1~2ml,2月后再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6个月防疫一次。现在市场上有兔瘟、兔巴氏杆菌双联苗出售,养兔者购买后可同时防疫兔瘟和巴氏杆菌病。

  三、兔球虫病,此病是由兔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生,对獭兔威胁最大,常造成大批幼兔死亡,尤以20~60日龄最易得病,病兔突然倒下头后仰,四肢痉挛抽搐,常伴有腹泻,很快死亡,或时泻时停,腹部膨胀下垂,体瘦毛乱,拖延10~15天后虚弱死亡,寄生在肝脏的球虫可使肝脏增大4倍,成年兔无明显症状,但体内照样有球虫寄生,成为仔兔球虫病的传染源。预防:(1)保持环境干燥,及时清除粪便。(2)经常用滚热开水浇烫兔笼,每次要浇两遍。(3)不用未经处理的兔粪做肥料的饲草地。(4)防止饲料、饲草被粪便污染。(5)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如:痢特灵、兔球灵、敌菌净、洋葱、大蒜、氯苯胍,要注意各种药物轮流添加,以防产生抗药性,现在市场上有“球虫净”饮水剂,也可起到防治的作用。(6)成兔、仔兔要分开,最好做到昼分夜合,防止仔兔吞啃成兔粪便,以及注意母兔乳房的消毒,注意母兔的哺乳情况,以利提高仔兔抗病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后代 毛皮 品种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