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以色列发现3000年前最古老蜂箱


配合饲料生产是依据配方对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一种混合饲料。

  设计饲料配方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交叉法、联立方程法、试差法、电子计算机法等。

  (一)交叉法:也叫四边形法、方块法等。此法适合计算2种、3种或3种以上饲料按比例混合,使其达到某种营养成分指标。通常用于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能量混合料、蛋白质补充料及饲料营养浓度的计算。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1.查鹿饲养标准表和饲料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2.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中央写出预配饲料营养含量或能量价值,左边角写饲料营养价值。

  3.顺对角线方向大数减小数,找出其差数,分别除以两个差数的和,即可得出混合料的百分比和饲料营养浓度。
示例:为3岁生茸前期公鹿配一组含蛋白质20%的日粮。已知能量混合料(玉米、麸皮)蛋白质含量为10.4%,蛋白质混合料(豆饼、鱼粉)蛋白质含量为45%。

  第一步,画一长方形,在其中央写上要配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20%,其左上、下角分别是能量料和蛋白质料的粗蛋白质含量10.4%和45%。

  能量混合料10.4%

  蛋白质混合料45%20%

  第二步,画长方形对角线并标箭头,顺箭头方向大数减小数,差数分别写在长方形右侧上下角。

  能量混料10.4%   45%-20%=25%

  蛋白质混料45% 20%-10.4%=9.6%  

  第三步,上面计算出的各差数,除以这两个差数的和,就得出能量混合料和蛋白质混合料的百分比。

  能量混合料应占百分比为:

          25/(25 9.6×100)%=72.25%

  蛋白质混合料应占百分比为:

          9.6/(25 9.6)×100%=27.75%

  由此得出,3岁生茸前期公鹿日粮,应由72.25%的能量混合料和27.74%的蛋白质混合料组成。

  示例:为哺乳母鹿配制精料补充料,需先用玉米、麸皮配制成含代谢能12.89MJ的能量混合料,求出玉米和麸皮各占多大比例。

  第一步,查饲料营养成分表,得知玉米代谢能13.51MJ,麸皮代谢能9.87MJ。

  第二步,用交叉法进行运算。

  玉米面13.51

  麸皮9.87  12.98-9.87=3.11

        13.51-12.98=0.53  

  结果:用3.11的玉米和0.53的麸皮就可配制成代谢能为12.98MJ的混合料。换算成百分比为:

  玉米比例: 3.11/(3.11 0.53)×100%=85%

  麸皮比例: 0.53/(3.11 0.53)×100%=15%

  交叉法虽简单,但一次只能平衡一个营养指标。只能用于蛋白质、能量补充料或其他补充料的配方计算。如试差法和交叉法结合使用,则灵活、准确、效率高。

  (二)联立方程法

  此法是利用数学上联立方程求解法来计算饲料配方,优点是条理清楚,方法简单,缺点是饲料种类多时计算复杂。

  例:现有含蛋白质8%的能量料(玉米80%、大麦20%)和含蛋白35%的蛋白补充料,配制含 15%粗蛋白的配合饲料。

  1.设配合料中的能量料占X%,蛋白补充料占Y%

  得X Y=100……………………①

  2.能量料粗蛋白含量为8%,蛋白补充料蛋白含量为35%,

  配合料蛋白含量为15%

  得0.08X 0.35Y=15……………………②

  3.列联立方程

  X Y=100…………………………①

  0.08X 0.35Y=15……………………②

  4.解得: X=74.07

       Y=25.93

  5.求玉米、大麦在配合料中所占的比例

  玉米:74.07%×80%=59.26%

  大麦:74.07%×20%=14.81%

  因此,配合饲料中玉米、大麦、蛋白补充料各占59.26%、14.81%、25.93%。

  (三)试差法

  又叫凑数法、增减法,是目前国内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比较简单和容易掌握。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查表。先从饲养标准表中查出鹿的营养需要或每公斤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再从饲料营养成分表中拟定要选用的各种饲料原料。

  第二步,试配。试定各种选饲料的配合比例,并计算出试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然后将其与饲料标准进行比较。

  第三步,调整。如试配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与饲养标准不符,则需调整试配饲料中的饲料比例或更换饲料种类,再进行计算、比较,如此反复,直至试配饲料营养成分与饲养标准基本相符,便不再调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玉米 麸皮 干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