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不同品种鹿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


“今年貉皮每张可卖到400元左右,预计全村出皮25万张,仅此一项,收入可达亿元,除去成本,净收入4000多万元。”11月10日,昌黎县荒佃庄乡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川告诉记者,这几年貉皮、貂皮市场稳定,价钱也不错,养殖户由少到多,如今全村350户全部发展起了皮毛动物养殖,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就有200个左右,村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
农村有句俗语,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但在昌黎县,皮毛产业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给村民带来了滚滚财源。昌黎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皮毛动物生长,所产皮毛具有体型较大、毛绒丰足、针毛细致等优点,倍受国内外皮毛经销商的青睐,逐渐成为全国皮毛市场的抢手货,从而也吸引更多农民将资金投向貉子、貂、狐狸等皮毛动物养殖业。昌黎县因势利导,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技术服务等措施,扩大养殖规模,并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的产业格局,全县446个行政村中已经有344个行政村发展起了皮毛动物养殖,拥有了780万只的饲养量。160个皮毛动物养殖专业村分布在荒佃庄、刘台庄、茹荷、新集、团林、泥井和大蒲河等7个主要皮毛动物养殖乡镇,养殖户达到4.62万户。目前,昌黎全县的皮毛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实现净利润10多亿元,使养殖户人均增收3000元。
为解决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难题,昌黎县充分发挥县畜牧局技术支持、资料传送、疫病检测等服务体系的优势作用,常年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同时,定期聘请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将专业性服务和专家级指导送到养殖户手中,并培养了一大批皮毛养殖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土专家。为有效防治动物疫病,县畜牧局投资160万元购置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检测设备,为养殖户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解剖、化验等技术服务。
据了解,昌黎县780万只的皮毛动物养殖量,已占全省总量的38%,昌黎县成为全国第一大皮毛动物养殖大县。日前,中国农协会特养产业协会授予昌黎县“中国毛皮产业化基地”“中国养貉之乡”称号。为促进皮毛养殖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方便养殖户销售各类动物皮毛,昌黎县已在荒佃庄乡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大型皮毛交易市场。(记者司玉明 通讯员左卫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气候 检测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