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提高肉鸽产蛋率的七要点


肉鸽生产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产业。然而,因肉鸽产蛋率低下,从而导致许多鸽场经济效益不高,甚至个别鸽场破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肉鸽养殖业的正常发展。为此,笔者经多年探索,总结出提高肉鸽产蛋率的七要点,使肉鸽产蛋率由一般年4~5窝,提高到年9~12窝,经济效益提高一倍。在这里特对“七要点”作一介绍,意与广大养殖户交流。
1 合理配制肉鸽饲料,满足种鸽营养需要
  饲料配方:50%玉米,15%小麦、10%谷物、5%碎米、20%豆类(最好是用黑豆)。因黄玉米含有维生素A和叶黄素,能提高产蛋率,而白玉米缺乏,所以要多用黄玉米。谷物胚芽中含有生育酚,也能促进多产蛋,所以不能减少其用量。
2 合理配制和充足供给保健砂
  保健砂中除加入黄土、木炭、食盐、河沙外,还应加入3%的“多维”或“产蛋多”、20%骨粉。很多鸽场因为保健砂配制不合理,结果影响了产蛋率的提高。
3 注意选留高产种鸽和培育高产品系
  凡是产蛋持久性强,冬休期短,产蛋强度大以及年产蛋8对以上的种鸽,可视为高产鸽,应给予保留生产。对于种鸽年产蛋不到8对的是低产鸽,应进行折对重新配对,若重组后产率仍不高,应将其中不合格的种鸽毫不留情的淘汰。对于高产品系的培育,可以用高产种鸽的优良后代,通过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方式培育。
4 加强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
  任何一种疾病对产蛋率都有影响,特别是鸽副伤寒、鸽结核、白痢可使种鸽完全停止产蛋。
5 加强环境条件的控制和改善
  影响产蛋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湿度、温度、气压、通风、声音等。光照是一重要因素,光照不足可以使产蛋率下降,例如:当阳市官当乡有一个鸽场,种鸽间阴暗无光,结果造成绝大多数种鸽不下蛋而被迫倒闭。因此,种鸽每天必须接受10小时的光照,在冬季每天还应补照1~2小时,温度也是重要因素,种鸽下蛋的适宜温度是13~21℃。
6 注意照蛋并蛋
  种蛋下蛋5天后进行头照,剔出无精蛋,14天时进行二照,剔出死胚蛋。对于留下的同日龄不同窝的单蛋实行并蛋,即放在一个窝中,这样可腾出部分种鸽让它们重新下蛋,提高产蛋率。
7 及时抓出仔鸽
  这样能让种鸽早日休养生息,早日进行下一轮产蛋,提高产蛋率,一般出仔日龄以14~15天为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鸽 饲料 品系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