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狐白肌病的防治


盛夏,正是种桑养蚕的丰收季节。在蒙山农村、县城,各个蚕茧收购点热闹非凡:农民挑来新鲜的蚕茧正在排队待卖,收购人员在定级别、称重量、付款,忙个不停。蚕农怀揣大把的钞票,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蒙山县种桑养蚕由当年的“小不点”到如今的“摇钱树”,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饲养:从一年六批到十二批

  过去,蒙山农民养蚕,一年养6批已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他们并不满足,难道就不能突破这个批数吗?养蚕技术要求不低,农民掌握了养蚕技术后养成功也不难。首先要有养蚕的地方:蚕房。过去农民不富,住得并不宽敞,养蚕受到限制。经过几年养蚕,蚕农逐渐富裕起来了,不少养蚕户建起了新房子,原来的旧房子空闲了。近两年来,西河镇、蒙山镇、文圩镇的一些蚕农除利用空房多养蚕外,还在增加养蚕批数上动脑子:可利用空房提供消毒杀菌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增批养蚕成功。他们的实践成功了。县蚕业办总结了蚕农的增批养蚕成功经验,召开现场会,在全县推广。这样,由年养蚕6批增加到8-9批。

  为了更上一层楼,华虹公司在全县办起了6个小蚕共育室。通过产业化生产,向蚕农提供中蚕饲养,省了蚕农自己育小蚕的时间和风险,缩短了蚕农养蚕时间,加快了饲养批数的周转速度,使蚕农年养蚕批数一下子由6批增加到12批,创造了半个月养一批蚕的奇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种桑养蚕的快速发展。全县种桑面积从2000年的不到200公顷迅速增加到今年的4300多公顷,蚕茧产量由几十万公斤增加到超万吨。

  加工:从一间小厂到企业成链

  过去只有一间小小缫丝厂的蒙山,要带动大规模的种桑养蚕,把它变成蒙山县的支柱产业,依靠自己的力量,那是不可能的。蒙山县想到了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

  2003年,该县招来浙江老板,对县缫丝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总投资1亿元的华虹公司拥有16条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使蒙山县的蚕茧供不应求,蚕茧价格看好,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县种桑面积迅速扩大,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公司的生产一年上一个台阶

  对蚕茧除生产蚕丝产品外,还有很多余料可以利用,可以对蚕茧产品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于是,蒙山县又出新招,引进外商,投资3800万元兴建捻丝厂,已于去年投产,投产后年产捻丝线300吨。待第二期工程完成后,捻丝线年生产能力达600吨。去年,该县又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绢纺厂,目前正在兴建中。

  过去,采摘桑叶后的桑枝都是当柴火烧掉。如今在该县,这些桑枝条变成了造纸、编织、种香菇的原料,产生经济效益。过去种香菇是用木屑做原料。为了降低种香菇的成本,去年,该县科技人员试验木屑渗入碾碎的桑枝粉试种香菇获得成功。现在,县农业局正在进一步扩大进行20公顷试验,获得大面积培植经验后再向桑农推广,那时,种香菇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同时,已与外地老板洽谈签订种香菇合同,进行订单生产,保价收购。目前,每吨桑枝条收购价16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茧 香菇 桑枝 招商引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